为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既要面向专门研究型人才,也要面向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新形势,我们特编写了这部《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本书出版的目的,不仅仅是旨在培养高层次理论型和专门研究型人才,而且致力于培养理论思考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综合型人才,以及具有多学科或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本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审美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基础课教材或通识教材,本书授课对象包括文、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各年级的在校本科生,授课时间可安排在32~48课时之间。因此,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各文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由于各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知识基础,虽然国内相关教材已经不少,但适合当前本科学生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可用教材却不多,新编一部好用、好看、好读的教材确有必要。本书具有三个特点:专业性、前沿性与浅易性,也就是三个字“专”、“前”、“易”的紧密结合。专,即有一定的专业深度、高度和难度;前,即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或创新性;易,即在体例安排和语言表述上都力求浅显和平易,便于学生大体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程、特质等。因此,这是一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学科前沿性而又浅显易懂的教材。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切实贯彻了以下原则:第一,以古贯今。鉴于普及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目的,本书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晚清文学写起,一直写到20世纪中期,以利于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二,以论现史。本书采取以概要论述呈现历史线索的方式去编撰,不追求面面俱到,更不贪多求全,只是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概述,示例地展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演变轨迹,明辨其得失及影响。这种写法打破了以往教材以编、章、节为结构的传统模式,完全以重点问题勾连篇章,这是体例上的创新之处。第三,个案显豁。针对重点作家的重点文本,本书特意在每一章后设置“文本快读”,精选优秀文本的经典段落进行说明和解读,以弥补大学生阅读量有限的问题,同时可以为教师提供文本分析的具体资料。第四,教学优先。与一般同类著作注重全面、系统而深入地阐述论者独特而新颖的观点不同,本书注重面向大学的课堂教学实际,力求理论构架简便易学、表述语言浅显易懂,并在每一章后配有“文本快读”和“思考与练习”,旨在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课外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