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在思路和体例上基本上采用了影响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现代中外文学比较教程》的立意所在。此前有1992年出版的范伯群、朱栋霖先生主编的《1898-1949年中外文学比较史》也是立意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部著作的特点是以时间为线索,分段、分类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在分段上沿袭了中国文学史上通用的近代、现代概念,在分类上则主要以思潮和文学体裁为线索。为了实现以比较文学的角度和理念来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同时又避免将中国现代文学史讲成一部比较文学史,本教程采用的体例是以作家为线索,重点地、突出地展示和论述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从遴选的时间上看,本教程突破了近代、现代和当代这种以社会革命史为依据的划分方法,采用了大现代的概念。所谓现代,包括从1898年戊戌维新到21世纪初期这一百余年的时间。从遴选的范围来看,入选作家有西方的,有俄国的,也有日本的;有现实主义的,有浪漫主义的,也有现代主义的;有小说家,有诗人,有戏剧家,也有文学理论家。从所遴选作家的文学成就来看,这些外国作家都是具有巨大的原创性的文化伟人,都在某些方面做出过引导历史潮流的贡献,从他们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理论与创作资源。在考察这种关系时,本教程则注重突出外国作家对中国文学的有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作家的文学观念上,而且或者说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对于作家具体文本的分析是《现代中外文学比较教程》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则,不仅从思想观念上,从文化传播上,而且从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的分析中来把握、解析这种影响,来分析和定位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与世界性程度,并进一步以中国作家的现代性与世界性为标尺,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突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的主题,体现出吸取人类先进文化以促进本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