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1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背景
手机短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
二、研究动机/3
三、研究对象/6
四、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的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11
五、文献与理论综述/12
第二章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概述/27
第一节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概念的提出/27
一、手机短信传播是一种人际传播/27
二、手机短信人际传播概念的确立/34
第二节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诞生的媒介形态变迁背景/36
一、面对面传播:示现媒介系统时期/38
二、延时传播:再现媒介系统时期/39
三、电子对话:机器媒介系统时期/4l
第三节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新特质/44
一、移动性/44
二、去现场性/47
三、私密性/50
四、可控的异步交流/50
第四节 短信人际传播对新型人际关系构建的研究思路/54
一、研究思路/54
二、研究内容/55
第三章 自我表露
手机短信人际关系构建的个体心理基础/57
第一节 构建短信人际关系中自我表露的特点/57
一、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的基础/57
二、短信人际交往中自我表露的特点/59
第二节 构建短信人际关系中印象管理的特殊性/77
一、印象与印象管理/77
二、印象管理的重要性/78
三、手机短信人际交往有利于印象管理/79
四、构建短信人际关系中印象管理的特殊性/81
第三节 构建短信人际关系中自我表露的效果: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88
一、一般人群/88
二、特殊群体/90
第四章 文化心理
手机短信人际关系构建的集体心理特征/92
第一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显性表征
行为特点对短信人际关系的影响/93
一、中国人民族性格的行为特点/94
二、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局限性/96
三、短信人际交往是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合理选择/99
第二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隐性体现思维特性对短信人际关系的影响/101
一、中国人的思维特性辩证思维/102
二、辩证思维对短信入际关系的影响/106
第三节 当代多元文化对短信人际关系的影响/115
一、短信人际交往的“无厘头”化/116
二、短信人际交往的娱乐化/117
三、短信人际交往的新旧文化冲突/119
第五章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构筑的新型短信人际关系/12l
第一节 短信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比较/121
一、短信人际关系的内涵/122
二、短信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差异/122
三、短信人际交往的优势与劣势与现实人际交往相比/127
四、短信人际交往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136
第二节 短信人际关系的新特质/138
一、短信交往情境的超时空性/138
二、短信交往主体的去社会性/139
三、短信交往中介的符号化/140
四、短信交往角色的半虚拟化/142
五、短信交往过程的选择性/143
六、短信交往对象的多情境切换/144
第三节 短信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145
一、 短信人际吸引中的情感性/145
二、短信交往中的友谊与爱情/147
第六章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的负面效应/152
第一节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与社交障碍/153
一、短信人际传播中社交障碍的表现/154
二、短信引发社交障碍的深层心理原因分析/156
三、过度使用短信与社交障碍的关系/162
第二节 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的成瘾现象/164
一、成瘾与“短信成瘾”/164
二、“短信成瘾”的基本特征与表现/166
三、“短信成瘾”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危害/168
四、“短信成瘾”的成因/170
第三节 短信人际传播与信任/情感危机/176
一、手机短信降低了个体间的诚信度,产生信任危机/177
二、手机短信削弱了人们的情感关联,引发情感危机/178
三、短信弱化了个体对人际交往规则权威性的认同/180
结语:观点总结及研究的局限/185
一、观点总结/185
二、研究局限/188
参考文献/190
后记/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