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概论》分为十三章。“导论”(第一章),介绍了民族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主要内容、框架体系,以及学习意义和方法等。“民族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介绍了民族学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学术理论,总结了民族学学科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了民族学学科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第三章),阐明了中国民族学学科早期建设历程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了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发展问题。“民族与种族”(第四章),回答了民族与种族的关系,剖析了种族主义的理论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混淆民族与种族关系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民族学研究方法”(第五章),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技术层面三个方面介绍了民族学的研究方法。“民族关系”(第六章),论述了民族关系的含义、影响因素、民族关系问题和调节手段,以及中国的民族关系。“民族政治”(第七章),诠释了民族政治的含义、民族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和中国的民族政治。“民族经济”(第八章),介绍了民族学学科有关民族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非工业社会的民族经济类型及其演进模式,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相互影响,当代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并且重点论述了民族学关于民族经济类型和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概要分析了中国的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第九章),叙述了民族文化的含义、内容和变迁,简要介绍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与宗教”(第十章),从民族学的角度分析了民族成员的宗教信仰,探讨了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简要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第十一章),介绍了民族习俗的含义、起源、功能与传承,以及中国少数民族习俗的基本情况。“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应用”(第十二章),介绍了中国民族学学科应用的特色内容,具体包括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调查、民族区域自治、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调查等。“国外民族学学科的应用”(第十三章),介绍了国外民族学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态领域中应用的基本情况。概而言之,民族学研究通常应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现实性,即具有为民族社会现实服务的价值追求;二是理论性,即具有比较丰富和相对完善的学术理论;三是应用性,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广泛性,即能够突出民族学研究所涉及的基本领域;五是整体性,即强调从整体出发对民族及民族社会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说,当前民族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在本书中都有体现,而这也正是一本民族学教科书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