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人口学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

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

教育的期待与实践:一个中国北方县城的人类学研究

定 价:¥26.00

作 者: 冯跃 著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化人类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5101832 出版时间: 2009-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53 字数:  

内容简介

  冯跃博士正是从文化传递与人性转变的双重视角出发,卷入我国北方一所县城中学的日常生活,深入观察、分析和探讨这里的教育模塑过程以及个体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人性转变的新尺度。对这一过程的评论标准亦来自诸多文化参照下对人类文明共有要素的认同、族际与群体问的理解与沟通方式,以及大量社会经济相关要素的介入等等,这些均成为作者建构教育的期待与实践内涵的重要根据。这里的“期待”,既包括既定的社会文化规范,又暗含着行动主体本身的“实践感”,其中,“实践”是指“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互动过程,而“实践感”则是先于认知的,它从现有的状态中可以解读出场域所包含的各种未来可能的状态,于是我们得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图景是何以呈现的。作者的论述还聚焦于学生、教师和校长等不同角色之表现。

作者简介

  冯跃,人类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法国巴黎凡尔赛大学春天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获法国人文商业基金会(FMSH)博士后研究项目资助.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比较研究项目。现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人类学、青少年社会工作等。冯跃博士参与了若干著作的编写,主要发表的论文包括:《对独生子女教育学研究议题的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88)、《教育人类学研究取向之多维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1、《多维视角下的学习不良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1、《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庄孔韶、冯跃(《社会科学》,2006.1)、《一个“好孩子”的成长史——教育人类学口述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57)、《中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之比较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主题及内涵
  一、教育的期待与实践
  二、文化相对VS价值介入?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视角、意义及分析框架
 第四节 田野研究设计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思辨法
  二、个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
  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
  四、主位与客位法(emicandetic)
  五、口述史/生命历程研究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讨论
  一、人本的观察视角
  二、文化的实践视角
 第二节 人类学角度的中国教育观察
  一、二十世纪初叶——新中国成立前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
  三、近三十年来的学术积累
第三章 教育期待与实践的整体分析
 第一节 自我的文化形塑之网
  一、自我与主体性
  二、道德感/伦理观
  三、话语与权力
  四、价值取舍
  五、教育的期待与实践
 第二节 绝对的尺度:抽离的道德承诺
 第三节 相对的尺度:困境中的道德实践
 第四节 实践的尺度:变化中的张力
第四章 夹缝中的发展
 第一节 AB中学及县城学校教育体系
  一、合校并点:学校的生存选择问题
  二、小插曲
  三、AB中学概况
 第二节 校长的口述史研究
  一、“体验·诠释”型民族志
  二、“人物”的选择
  三、确定“人物
  四、D校长自述
第五章 期待中的成长
 第一节 身体的规训
 第二节 心智的博弈
  一、关系的学业纽带
  二、课程的文化建构
  三、话语的文化控制
 第三节 人性的“自我”诉求:理想与现实
 第四节 多元至上主义
第六章 面子的尴尬
 第一节 生计、身份及地位
 第二节 关系、面子及从教压力
 第三节 行为、互动及手段
第七章 教育期待与实践的整体反思
 第一节 结构性期待之网:田野观察之总结
  一、层级性教育观的再诠释
  二、“传统一现代”视角的再诠释
  三、校园仪武的变通与再诠释
 第二节 教育的期待与实践文化多元的分析框架
 第三节 应用人类学的对策性建议发展观的探讨
  一、学校运行体系的多角度认知
  二、对个体成长差异性特征的关照
  三、对“知识人”的多方位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