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
1.1 蔡元培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1.1 蔡元培的生平及其思想演变历程
1.1.2 历史变局与救亡启蒙的伦理路径
1.2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文化渊源
1.2.1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之优良传统
1.2.2 中国近代道德批判和伦理革命的思潮
1.2.3 近代西方自由平等博爱伦理观的输入
1.3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1.3.1 二元论的世界观
1.3.2 兼容并包的价值取向
1.3.3 中西哲学的融通
第二章 蔡元培有关伦理学研究对象、目的与方法的思想
2.1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2.1.1 伦理学的定义与界说
2.1.2 道德的性质和类型
2.2 伦理学的研究目的
2.2.1 道德哲学之属于小己者
2.2.2 道德哲学之属于社会者
2.2.3 道德哲学之属于人道主义者
2.3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2.3.1 研究方法之一演绎法
2.3.2 研究方法之二——归纳法
2.3.3 演绎法与归纳法之关系
第三章 蔡元培道德原则及主要道德规范的思想
3.1 群体主义
3.1.1 群者,所以谋各人公共之利益也
3.1.2 舍己为群之理由
3.1 _3尽力于公益与爱护公物
3.2 人道主义
3.2.1 人道主义是近代伦理思想之主流
3.2.2 人道主义原则及其道德进步性
3.2.3 自由平等博爱是一切道德之根源
3.3 劳工神圣
3.3.1 平民主义必将战胜武断主义
3.3.2 正确认识与评价劳工的价值
3.3.3 “劳工神圣”的道德进步性
3.4 主要的道德规范
3.4.1 责己重而责人轻
3.4.2 勿畏强而侮弱
3.4.3 戒失信、戒狎侮、戒毁谤、戒骂詈
第四章 蔡元培个体道德品质与个体道德行为的思想
4.1 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4.1.1 个体道德内涵
4.1.2 个体道德义务
4.1.3 个体道德良心
4.2 个体道德品质
4.2.1 仁、智、勇
4.2.2 勤勉、信义、慎言与恭俭
4.2.3 自制、习惯、从师与交友
4.3 个体道德行为
4.3.1 意志与个体道德行为
4.3.2 个体道德行为的评价
第五章 蔡元培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思想
5.1 家庭道德
5.1.1 家庭为国家社会之基本
5.1.2 子女事父母之道
5.1.3 父母待子女之道
5.1.4 夫妇之伦与爱情道德
5.1.5 兄弟姊妹道德及族戚道德
5.2 职业道德
5.2.1 职业无高下贵贱之分
5.2.2 官吏道德在服务公众
5.2.3 医生道德在治病救人
5.2.4 教师道德在为人师表
5.2.5 商贾道德在买卖公平
5.3 社会公德
5.3.1 公义与公德为社会之本务
5.3.2 保护生命为一切权利之基本
5.3.3 取财之义与财产的合理占有
5.3.4 名誉的维护与祛除诽谤
5.3.5 礼让的讲求与威仪的对待
5.4 国家道德
5.4.1 尊法律为吾人对于国家之本务
5.4.2 交租税与服兵役的道德意义
5.4.3 兴教育以育国家之良民
5.4.4 爱国心与国运之关系
5.5 国际道德与战争道德
5.5.1 国际道德之进步
5.5.2 战争道德之理性
第六章 蔡元培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理想人格的思想
6.1 道德教育
6.1.1 道德教育的目标与意义
6.1.2 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
6.1.3 重视公德与私德的教育
6.1.4 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6.2 道德修养
6.2.1 修己为个体道德之要
6.2.2 良心发现为修德之基
6.2.3 去恶为行善之本
6.3 理想人格
6.3.1 完全人格之精义
6.3.2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3.3 自治能力与自动精神
6.3.4 完全人格与国家隆盛
第七章 蔡元培有关中国伦理学史的系统思想
7.1 伦理学史以伦理学家之派别为叙
7.1.1 伦理学史不同于伦理学
7.1.2 纯粹之伦理学与纯粹之伦理学史
7.2 中国伦理学说之综论
7.2.1 我国伦理学说之起源
7.2.2 儒家为我国伦理学之大宗
7.2.3 各家学说之消长
第八章 蔡元培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