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真切。诗贵真,但诗却难以真,因为诗必先有性情而后才能谈到真实。读楚先生这组诗词,最先打动我的是他的真情实感,在15首诗和10首词中,没有一首是“参死句”和“随人后”的,而首首都蕴含着作者的心、显现着作者的情。在端午节的深夜,在中秋夜的警营,在南方暴风雪肆虐时刻,在汶川大地震重创以后,作者都以饱满的激情、穿越的感受、挚诚的大爱,写下了脍炙人口、沁人肺腑的诗作词作。作为人民警察,最大职责和最大心愿,当然是保卫老百姓平平安安;楚先生作为警察诗人,在他的诗词作品中,这种情感俯首即拾。比如:“男儿自有豪情在,岁岁平安我带来”“十年一梦枕戈日,赢得平安大道长”、“雪风霜雨,百姓平安,最记心头”、“为保平安终不悔,纵然添得人憔悴”等等(均见《公安诗词一组》)。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位人民警察所具有的一颗晶莹剔透的心,一种感天撼地的情。二是创新。一谈到创新,耳熟能详的就是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声韵新、意境新。从楚先生这组诗词作品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对诗词的创作是追求创新的,是欲求独树一帜的,是谋求体现自我个性的。这种“追求”、“欲求”和“谋求”,主要落实在使中华诗词这一祖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引自党的十七大《报告》)这一根本要求上。所谓创新,就是要在这一根本要求上创新;离开这一要求搞所谓创新,其诗词作品,尽管格律严谨,用韵无瑕,也无非是吟蛩唧唧、呓语音音,虽可自鸣得意,却难扣人心弦。读楚先生这一组诗词作品,决无唧唧音音、无病呻吟之嫌,却有一种“景星庆云,明珠美玉”之感,一看就知其可贵。他这一组作品共25首,其中写“有感”的作品就有10首。那么,他“感”的是些什么呢?一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二是守卫国门,为民折腰;三是挚敬警业,坚守岗位;四是不畏艰险,追踪破案;五是壮怀寄远,献身祖国。从这些“有感”中,我们听到的是时代的呼唤,战士的警鸣,百姓的重托。有了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楚先生在诗词创作上是在坚持创新吗!三是坚守。在诗词创作上,有了真情实感积淀、找到了步入门径的同时,坚持什么样的创作理念,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楚先生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说:“创作诗词应该同作任何学科的学问一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写一句空。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楚先生正当壮年,肩挑“警务”和“家务”两副重担,但他的创作年年丰收,诗作在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每每可见,其影响波及大江南北,好评见诸长城内外。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丰硕成果?应当说,除了在天分上诗性聪颖、“一指便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耐得寂寞,守得清贫”,默默耕耘,厚积薄发。《漫斋语录》日:“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楚先生写诗是这样,做人亦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