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我国明代中叶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生于成化八年(1472),卒于嘉靖七年(1529)。这一时期,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统治者内部以及民族矛盾和斗争空前激烈、尖锐。这样的社会现实,对王阳明的影响很深。王阳明是晋代右将军王羲之之后,出生于官宦世家,但是,又被推到生活的最底层。复出以后,屡遭谗害。因而,做一个异于流俗的人是他的毕生追求。他研究佛家、道家、儒家学说,研究兵法,长于词章,而主要是研究圣人之学,也就是研究圣人的思想观点以及是怎样成为圣人的。在他看来,要成为圣人,就必须“去人欲,存天理”;必须不断地进取;“格物”以“致知”;必须“知”与“行”合一,而不能分离;而“致良知”则是修身的最高标准。这是他广泛地继承我国文化遗产,特别是“遍读考亭之书”之后,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思索而形成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尽管有不合理的一面,但仍不失为我国思想史上的一块丰碑。阳明心学影响广泛、深远,至今,仍然是海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王阳明为了传播他的观点,广收门人。大凡所到之处,都创设了书院。至于门人创办的书院就更多了。阳明先生治学严谨,富于创新,教授方法灵活,讲究实效,对于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王阳明不失为一代思想巨人,这个思想巨人走的是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而且富于戏剧性。作家袁仁琮同志把这一丰富复杂的内容用小说的形式再现给读者,实在是值得庆贺的。出现在这部小说中的王阳明是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他是世宦之家子弟,却经受了生活的磨炼;他接触劳苦大众,到贵州和江西,都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实事,深受老百姓尊重和爱戴,却又镇压了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民起义;他忠于皇帝,处处维护朝廷利益,却被误解、被谗害,几蒙不白之冤。总之,王阳明是个有血有肉,性格内涵丰富的人物。作品涉及生活面也很广,从大内到劳苦百姓,从普通人士到重臣,从忠良到佞幸,从地方到军队,都作了生动的描绘,是明代中叶社会生活的缩影。尤其应当肯定的是作家用重笔描写了王阳明富于开拓进取、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于今天又是特别需要的。这部书很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