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烈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七雄并立,征战不休,战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前。孟子评价这一时期的战争是[杀人盈城,杀人盈野]。为了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争相变法、延揽人才。于是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他们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命运。生动、客观地记录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纵横家的言论的当属《战国策》。《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是现在保存不多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之一。西汉末年刘向将其编定为三十三篇,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编写。这是一部史学名著,详细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事迹及一些义勇志士的风采,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司马迁撰写《史记》战国时代的内容主要参考的就是《战国策》。此外《战国策》具有非常突出的文学性,尤其在人物形象刻画、言谈技巧、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以说《战国策》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战国策》对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士]的形象。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节之士如鲁仲连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战国策》长于说事,辩论喜夸张、渲染,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