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章 论合宜感
1. 论同情
2. 论相互同情的愉悦
3. 论通过彼此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合宜与否的方式
4. 论判断彼此情感是否一致的两种情况
5. 论可亲和可尊敬的美德
第二章 论情感合宜的程度
1. 论与身体有关的欲望和情感
2. 论由想像的特殊倾向或习惯而产生的情感
3. 论不友好的情感
4. 论友好的情感
5. 论自私的情感
第三章 论处境对人类评论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
1. 同情悲伤比同情快乐不及当事人强烈
2. 论野心的起源及其社会阶层的区别
3. 论由嫌贫爱富之心理倾向所引起的道德败坏
第二卷 论功劳与过失,即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第一章 功过感
1. 论该如何对待感激或愤恨的对象
2. 论合宜的感激或愤恨的对象
3. 论未获赞许的施恩和未受谴责的加害所能获得的同情
4. 对功过感的分析
第二章 论正义与仁慈及命运对行为的影响
1. 正义与仁慈两种美德之比较
2. 论对正义、悔恨以及奖赏的感觉
3. 论这种本性构成的效用
4. 论命运如何影响人类行为
第三卷 论自我情感与行为之评判的基础及义务感
第一章 论自我评判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和值得赞扬的喜爱以及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畏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及一般准则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论一般道德准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 论行为的唯一原则义务感及其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习惯和风尚对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艺术品的美及其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赋予人品质和行为的美及美的概念可被看成一种原始的赞同原则
第三章 论习惯和风尚对美丑概念、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五卷 论人之品质
第一章 论对人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章 论品质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
1. 论使个人成为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2. 论使社会团体成为慈善对象的次序
3. 论博爱
第三章 论自我控制
第四章 结论
第六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第一章 论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探讨的问题
第二章 论各种说明美德之性质的学说
1. 主张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学说
2.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学说
3.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学说
4. 论善恶不分的学说
5. 论关于赞许之原理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