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土化研究

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土化研究

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土化研究

定 价:¥80.00

作 者: 赵明义 等著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9049481 出版时间: 2009-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765 字数:  

内容简介

  《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研究》,是赵明义教授主持的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设立的重大课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最终成果。这一成果,同时也是山东省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结项成果的第一部。该课题的名称有个变化过程:2000年申请课题的名称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批准该课题时,名称改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在撰写的过程中,课题组经多次研究,认为还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将成果名称定为“理论与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与本国化研究”。该名称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狭义科学社会主义,则重点研究其基本原理的当代化、本国化或本民族化问题。该成果的这一名称能较好地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时间性、空间性、条件性的有机统一;能清楚地反映这一成果的重大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赵明义,社会主义学科教学与研究专家,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1932年9月10日出生于河北省景县冯高堡村。1947年1月参加革命,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本科学习4年,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1962年调山东大学任教至今。1987年任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历任山东大学政治系党总支副书记、科学社会主义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校学位委员会、学科建设委员会、文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与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校外曾兼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顾问)、中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现为顾问)、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现为荣誉会长)。从事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近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的30年,教学与科研成就卓著:主持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教材、辞书、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先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和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版本、增订本、新版本《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增订本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获中国高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两次被山东省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图书目录

前言
导论
上篇 “结合”与“化”的基础理论
 卷一 “结合”与“化”的主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政党
一、共产主义政党: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
  1.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前:世界上不存在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主义政党
  2.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共产主义政党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政党在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实践中的指导思想
  1.变资本主义旧世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2.共产主义政党实现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最基本任务:依据“灌输”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解放运动
  3.共产主义政党在同三种错误倾向斗争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灌输”原理
 卷二 “结合”与“化”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品格
一、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或本性: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捍卫、发展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体
二、马克思主义的风格特点:“三个有机统一”
  1.客观事实与主观原则有机统一
  2.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3.理论体系的开放发展性与质的稳定性有机统一
 卷三 “结合”与“化”的三要素:时间性、空间性、条件性
一、时间性——与时俱进,实现当代化
   1.马克思主义时代观问题
   2.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问题
   3.与时俱进和时代、时代主题的变化问题
   4.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飞跃问题
  二、空间性——因地制宜,实现本国化
  1.本国化、本民族化的科学含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赋予的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本民族化问题的贡献
  3.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论述本国化、本民族化问题
  三、条件性——因事而异,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的条件性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视角的条件性
 卷四 “结合”与“化”的评价标准: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果
一、实践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基础理论
  1.马克思的首创
  2.恩格斯的贡献
  3.列宁的发展
  4.毛泽东的创新
  5.两点启示
二、真理检验标准与“结合”和“化”的评价标准的科学内涵
  1.真理检验标准的科学含义
  2.“结合”与“化”的评价标准的科学含义
  3.真理检验标准与“结合”和“化”的评价标准的长期性、全局性、继承性与发展性问题
  4.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结合”和“化”的理论成果之评价标准的同异点
中篇 “结合”与“化”的历史经验
 卷五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前苏联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
一、概述
二、问题探索
  1.从书本上学习社会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2.创新与扭曲——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改革及其限度——赫鲁晓夫改革实践的理论分析
  4.稳定与僵滞——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分析
   ……
下篇 新世纪新阶段“结合”与“化”的新课题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