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2 生态环境规划总论及其发展过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县域规划及其生态环境规划
第二章 湟中县生态环境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2.1 生态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
2.2 生态环境规划技术方法
第三章 湟中县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3.1 自然概况
3.2 社会与经济发展概况
3.3 生态环境现状概况
第四章 湟中县生态规划的原则、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4.1 湟中县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2 湟中县生态规划的目标
4-3 湟中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第五章 湟中县生态评价及生态功能区划
5.1 湟中县生态评价的目标与原则
5.2 湟中县生态功能区划的内涵、原则及目标
5.3 湟中县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5.4 湟中县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及各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方向
5.5 湟中县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
第六章 湟中县生态环境规划的重点领域及主要任务
6.1 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建设
6.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6.3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6.4 生态人居环境体系建设
6.5 生态新农村建设
6.6 湟中县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 湟中县生态旅游规划
7.1 生态旅游规划总论
7.2 湟中县主要旅游资源
7.3 湟中县生态旅游规划
第八章 湟中县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8.1 生态文化内涵与生态文化问题
8.2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化
8.3 湟中县生态文化建设
8.4 湟中县生态文化建设法制保障及其存在的问题
8.5 湟中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8.6 湟中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
第九章 湟中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以拦隆口镇班仲营村为例
9.1 现状与发展需求
9.2 规划发展思路、规划原则与目标
9.3 资源合理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
9.4 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重点
9.5 规划实施步骤
9.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1 青海省湟中县班仲营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表
附录2 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
附录3 生态县指标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