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现有同类教材比较,《土地政策学》的特色及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土地政策系统分类。土地政策分类是一个复杂问题,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法对土地政策影响很大。例如,从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角度可分为土地开发政策、利用政策、市场政策、整治政策与保护政策;从地域角度可分为城市土地政策和农村土地政策;从产业角度可分为工业用地政策、住宅用地政策等。本书体系安排上突破了传统方法,将土地政策拓展到系统层面,紧密联系中国土地政策实践与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将土地政策划分为住宅用地政策、工业用地政策、矿业用地政策、耕地政策、林地政策、草地政策、水资源政策、棕地政策以及湿地政策。这种划分方式从宏观的角度涵盖了所有土地资源类型的调节和配置,政策导向功能更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如以往《土地政策学》教材中就没有棕地政策、水资源政策、湿地政策等相关内容。这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二,全书贯穿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般意义上的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包括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和已经开垦利用的土地的总称,土地政策也集中于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本书核心价值导向则是旨在实现人类与土地资源、人类与环境乃至人类自身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既与当前国际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也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相一致。例如,本书将水资源、棕地、湿地资源等对象列入考察对象,并将棕地与湿地从土地利用分类中单列出来加以分析,更加强调土地资源在生态坏境变化及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当一种思想写进教科书中以后,不管它是多么的不正确,它几乎都会变为不朽的。”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认识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使读者能够通过了解和掌握土地政策的基本原理与各国实践,增强对土地政策学这门新兴学科的总体认识,帮助读者前瞻性地看待土地政策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