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党政读物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研究

定 价:¥30.00

作 者: 任映红,戴海东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党政读物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083865 出版时间: 2009-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74 字数:  

内容简介

  全书由绪论、八大章组成。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公平正义的理论阐释主要阐述公正的理论渊源、内涵结构、价值功能。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对社会主义公正思想进行历史考察,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观及理论价值进行评析。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把“公正”当作独立的命题来研究,没有写过专门系统的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的论著,但在他们对唯物史观的论述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公正思想。第三章毛泽东的公正平等观探索毛泽东公正平等观的理论渊源,认为毛泽东的公正平等观主要可分为男女平等、干群平等、国格平等、财富平等以及对公平社会的理想设计等方面,并对毛泽东公正平等观的时代印记和历史价值作了评述。第四章邓小平的公平公正观邓小平将社会公正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之义,主要从公平公正的物质前提与终极目标、公平公正的实现方式和基本要求、公平公正的政治根基和制度选择等方面来阐述自己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第五章江泽民的社会公正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分析、批判和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公、机会不均、执法不公、地区差距扩大等不公平现象与问题人手,主要从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与衡量标准、社会公正的制度设计和规则体系、社会公正的理性诉求和路径选择、社会公正的保障机制和区域拓展等方面对社会公正问题作了深入的理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体现在治国理念和推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之中。第六章胡锦涛的公平正义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公正的思想,充分肯定公平正义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把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当今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利益问题、权利问题置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位置,使公平正义的人文价值关怀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新时期,他强调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和目标、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进而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发展评述本章主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形成确立、继承发展和本质特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维护社会公正,能使我们党更有效地进行现代社会基本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化解社会风险,确保稳定和谐。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具有历史继承性、与时俱进性、开放包容性、求真务实性、长期艰巨性等特点。第八章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践行与探求本章从社会现实与发展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对转型期社会不公的表现、产生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并对新时期实现公平正义作了对策性研究。

作者简介

  任映红,1965年生,浙江东阳人;温州大学思政部主任、教授、硕导、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担任浙江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社会学会理事。戴海东,1965年生,温州瓯海人;温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硕导,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数部,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学术进步奖;担任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公平正义的理论阐释
一、公平正义的理论渊源
二、公平正义的内涵结构
三、公平正义的价值功能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
 一、社会主义公正思想的历史考察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观
 三、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的理论价值
第三章 毛泽东的公正平等观
一、毛泽东公正平等观的理论渊源
二、毛泽东公正平等观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公正平等观的时代印记和历史价值
第四章 邓小平的公平公正观
一、公平公正的物质前提与终极目标
二、公平公正的实现方式和基本要求
 三、公平公正的政治根基和制度选择
第五章 江泽民的社会公正观
 一、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与衡量标准
 二、社会公正的制度设计和规则体系
 三、社会公正的理性诉求和路径选择
 四、社会公正的保障机制和区域拓展
第六章 胡锦涛的公平正义观
 一、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和目标
 二、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三、推进社会建设是促进公平正义的有力举措
 四、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发展评述
 一、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确立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继承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鲜明特征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践行与探求
 一、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基本内涵
 二、转型期社会不公现象的透视剖析
 三、新时期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不懈探求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