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向下运动,以及民族文化见识的曰益趋低,是当代中国负面的真实写照,以此为背景的中国当代主义艺术,非常真实地反映出了时代的这种精神形象。这实质上是一种人的物化和人的异化的社会镜象,但这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的确,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在这个关口,原有的社会规范、精神文化、道德规范都被“解构”和丢弃了,与传统文化和传统相适应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法则,也自然的要与新的历史阶段相抵触,古贤所说的“礼失而求诸野”,就是当代主义艺术产生的前提。当代主义艺术,实质上就是“求野”的文化再造和人的本真愿望的形式诉求。米兰-昆德拉说:文学是道德延迟审判的领域。现当代艺术的评价也适应米兰·昆德拉的这一命题,因此中国当代艺术真实的表达、激情的宣泄是其最可宝贵的东西。当代批评首先应做的事是分析。其次还是分析,至于道德审判就留给历史老人去做吧。那么当代艺术是否可以出现一种“表征着人的崇高走向”的表达方式呢?我想这是可能的,事实上我们在某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已经看到了端倪,只是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当代艺术家少了一些。因此,我们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尤其应该呼唤那些注重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艺术与权力话说、努力将形式与传统母题重新整合,并与历史性的方法重新统一起来的当代艺术,从而使艺术告别解构主义独标异说的差异游戏,向构建意义和价值的可能性回归。《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08》汇编了二百余位在本年度颇为活跃的艺术家。作为一本画册,不可谓不多,但如果将这个数字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比较,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所以遗珠之憾在所难免。然而只要看一下名单,我们就会发现它还是大致能够表征这个年度的中国当代艺术面貌的。从根本上说,当代主义艺术都首先是形式主义的,他们几乎都是从形式颠覆入手而进入文化反抗和精神批判的。但是以代际分析的方法看,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形式的后面都有着不同的诉求和方向。以方力钧、王广义、刘晓东等为例,在他们的形式(或语言)之中,精神的诉求对社会干预的激情一直是很明显而执著的,也就是说他们一直在形式中探索包含着意义的诉求。“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动物。”但意义不能被放大,而成为“意义之网”,陷入意义之网的人,就是被异化了的人,因为人在这里,丢掉了自己。事实上一个在文化精神上自觉的当代艺术家,他始终是为了建构某种意义的,而他们之中的出类拔萃者,所提示出的意义,可能就是一个时代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