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尘暴导致的环境灾害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尘暴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沙尘暴发生源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分布带,尤以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区分布更为集中。沙尘暴的发生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同时,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由沙尘暴引发的土地沙漠化发展的速率不断加快,20世纪60~70年代每年为 1 560 平方千米,80年代每年为2 100平方千米,90年代达到每年2 460平方千米。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突发性沙尘暴的发生频率愈来愈高。据统计,我国北方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沙尘暴直接危害西北和华北地区,并影响到我国南方和整个东亚,成为东北半球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今年春季,北京地区遭受12次沙尘暴袭击,沙尘暴出现时间之早、发生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不仅危害北京的经济活动,污染环境,使首都的形象受损,而且殃及上海、南京等地。沙尘暴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危害:一是破坏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和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加重了贫困程度,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成批的生态难民;二是导致大面积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三是严重威胁村镇、交通、水利、工矿设施及国防基地的安全,影响工农业生产,每年因沙尘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系统、深入地认识我国沙尘暴的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积极有效地开展沙漠化防治工作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