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在享受膏腴之美的同时,却远离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河洛民谣”。一任这块儿曾经给予无数人营养的乐土长满荒草!时至今日,许多人已失去了对河洛民谣的记忆。不单单是年轻的一代,即便是50多岁的人,很多也被物欲所惑,致使记忆的年轮过早的破碎。曾经在民谣中长大的人们啊,为什么这么早便忘记了她的芳香与甜美!在世俗文化的无情挤压和吞噬下,“河洛民谣”已日渐式微,乃至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对此,我们若再抱以麻木或无所谓的态度,那么,河洛民谣的缺失将不可避免,文化断层则势必形成,“河洛民谣”这朵民俗奇葩,终将萎落于岁月的尘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的下一代将再也听不到这来自黄土地的最淳朴的天籁之音了。由于职业的缘故,笔者较早接触到河洛民谣。世间事往往如此,大凡美好的事物,一经接触,便魂牵梦绕,再也不能离开了!是故,每有闲暇,便奔走于乡村里弄之间,虽冒烈日酷暑,仍乐此不疲。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数年下来,已是收获颇丰,前后征集河洛民谣凡500余首,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天文、地理、宗教、军事、经济、爱情、婚丧嫁娶、神话传说等。除去涉及封建迷信、轻视妇女等不健康内容的,以及面目雷同、价值不大的,还有347首民谣堪用,基本上能够反映“河洛民谣”的全貌。回想起笔者的童年,在故乡的老槐树下,手捧双颊,瞪大两眼,听慈祥的老奶奶在如水的月光下哼着“天下黄河什么人开,天下黄河几道弯……”不觉如醉如痴,幸福得一塌糊涂。往事如昨,宛然在目,如今斯人已去,古槐犹在,只是斑驳了许多,不禁使人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永夜之思,徒成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