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指出: “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基于知识积累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检测考生对字、词、句、篇的辨识、阅读和理解,考查其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能力,包括在知识宽广度基础上的思维敏捷度。”我们理解,GCT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主要测试考生的两种能力: 一是“知识宽广度”,一是“思维敏捷度”。所谓“知识宽广度”就是指知识涉及的面。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学生,你必须掌握一定量的百科基础知识,这样的知识面是你今后学习所必需的。GCT的测试也就是测试这个知识面,所以GCT的测试题都不深,都是常识性的,但知识面却相当宽。所谓“思维敏捷度”就是指反应快,要在45分钟内答完50道题。如果平时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和复习,要达到这样快的要求并不太容易。为了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复习,并且在短时间内了解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的基本特点,提高“知识宽广度”和“思维敏捷度”,本书将GCT全部考试真题分类详解,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语文基础题,下面详细分为字音、错别字、字词释义、成语、病句、歧义句、修辞、近义词、关联词、句子衔接、标点符号、诗词、句意理解十三个子类。中篇为百科知识题,下面分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哲学(包括宗教)、文化综合、法律、经济学(包括管理学)、教育学、地理学、生物学(包括生态学)、物理学、心理学十三个子类。下篇为阅读理解题,下面分散文、杂文、文化史论、小说、科普文、应用文六个子类。需要在此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的分类没有完全按照学科规范的标准进行分类,而是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和备考,按照实际真题中出现的题类进行分类,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同学们对GCT语文的考试有一个一目了然的直观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备考。比较其他的真题类图书,本书在编写时突出三个特点: 第一,每一类真题前面都编有“试题逐年分布表”,统计了GCT考试真题每一个子类的逐年分布情况。这样,同学们对历年考试的重点一目了然,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如上篇语文基础题的“字音”子类,一看“试题逐年分布表”,就可知GCT历年字音考题的分布情况,是否重要也就一目了然了。又如下篇阅读理解题的“科普文”子类,从“试题逐年分布表”就可以看出历年科普文考题的分布情况,科普文的重要性也非常清楚了。第二,概括了贯通于全部考题的四条解题思路。这四条解题思路是:(1)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考题。这类考题以语文基础题和百科知识题中为多,它考的就是记忆。如语文基础题中的字音、释义、诗词题,百科知识题中的文学题和历史题,还有阅读题中的少量背景知识题。但这类题一般都是常识类的,要答对并不太难。(2)只要仔细阅读上下文,就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考题。这一类题在阅读题中最多,百科知识题,还有语文基础题的诗词题,也经常见到。它的答案就在文本中,只要仔细辨析上下文,一般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3)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考题。这一类考题在各类题中都有。一般来说,排除法是最好的解题方法。通过逻辑推理排除错误的选项,最起码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不过,“科普文”阅读题逻辑关系比较严密,需要结合上下文细心地辨析,才能推理出正确的答案。(4)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答对的题。这一类考题多见于语音、成语、病句、歧义句、关联词等题,还有阅读题中的文艺散文和小说、杂文,也有这类考题。这类考题考的就是基本功,如果同学们掌握了一定水平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感较好,一般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这四条解题思路是贯通全部真题的,它既可以指导同学们复习,又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理清头绪,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甚至在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的选项。第三,精心编辑了本书的附录部分。附录共有八个表格: “常见误读字一览表”、“常见错别字一览表”、“常用关联词一览表”、“常用标点符号一览表”、“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一览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一览表”、“外国重要作家作品一览表”、“中国历史事件一览表”、“常用成语辨析”和“必背中国古诗100首”。这些附录主要帮助同学们复习必须记忆的知识。它有两个优点: 一是基本符合GCT真题的实际考查环境,也就是完全覆盖了GCT考查的范围,不会出圈;二是尽可能缩小记忆范围,以减轻同学们的记忆量,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