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氤氲、钟灵毓秀的清华园,其前身是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熙春园。最近,据曾任清华大学基建处处长的苗日新教授的一系列考证,证实了熙春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这座皇家园林,最初是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的赐园,奉命侍奉皇子读书的陈梦雷便是在这里编成了清朝最大的一部类书《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因感念康熙皇帝的知遇之恩,以皇帝赐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的前两字,命名自己的书房日“松鹤山房”,并自称松鹤老人。他有感于现有类书“详于政典,未及虫鱼草木之微”,或者“但资词藻,未及天德五道之大”。立志将“大小一贯,上下古今,类别部分,有纲有纪.勒成一书”,以“大光圣朝之治”。诚亲王在毗邻熙春园的水村一带购地建舍,赠与陈梦雷,支持他安心编书。苗先生据陈氏自咏《水村十二景》的诗序考证,松鹤山房的位置应该就在如今清华大学的中心区大礼堂一带,大礼堂北临校河,河北岸一大片富丽典雅的红砖建筑就是学校图书馆,这里至今保持着“榆柳千株,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葱郁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