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许多面临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经常反映,他们急需一部能较全面指导高中毕业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好书,出版社亦希望有一位经历丰富而对高校及专业非常了解的人士来完成此书的编写工作。笔者之所以可以胜任此书的写作,是因为笔者曾走访过国内绝大多数重点大学,曾经访问过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读的是工科,在企业工作过并长期接触工业界,之后进入了以文科擅长的华南师范大学,并担任以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化学等理科专业为主的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此外,促成笔者完成此书的动力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① 笔者在广东、福建等省驾车外出办事时,经常在偏僻山村看到如“某某大学独立学院”、“某某大学分校”、“某某大学”等高校的牌子。笔者当时心里就为选择这些荒山僻岭的大学生难过,为他们的家长难过。学校是成长的小环境,而大学的所在地是成长的大环境。影响他们的不仅是学校的小环境,还有学校周围的大环境。所以笔者决心要把地域这个概念在书中强化,要把大学所在地理位置告诉考生和家长,不要让学生去山沟里接受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大学最好建在能让学生开阔眼界、有一定规模的大城市。此外,大学所处地域不仅影响学生的教育,还影响学生的就业,有知名机构调查显示大学所处地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专业本身的影响力。考生与家长不能忽视大学的具体地理位置。 ② 每年高考来临或结束,考生家长通过各种关系委托亲朋好友来打听高考招生“开后门”的途径与可能性,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打点关系就可以进入理想的大学或专业,造成每年上当受骗的人不少。其实在现在的“阳光招生”政策下,基本上无后门可开。高考分数可以说是唯一的进入理想大学与专业的敲门砖。如果说分数够了而没有被录取,绝大多数原因是填志愿出了问题,不是别人开了后门而你没有先开后门的缘故。如果你有关系,开后门的最大可能性就是你比别人先知道你是否被某校录取。可以认为,高考与大学招生是我国目前最严肃、最公正的选拔制度。所以笔者要写此书,让家长与考生把精力放在填志愿上,放在选择大学与专业上,而不是去开后门。 ③ 笔者在美国和加拿大发现到处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training”学校,类似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笔者发现许多企业缺少具有技能的操作人员,并不缺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目前的状况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找不到,而本科大学生分配不出去。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学历高。结果金融危机使2009年的实际就业情况体现了社会的需求,研究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本科生的就业率,本科生的就业率又远低于高职高专生的就业率。到了我们反思我们求学读书是为了什么的时候了。为什么我们的新闻媒体对温家宝总理视察职业技术学院的报道远远不及他视察重点大学的报道?为什么社会上大张旗鼓地为考上好一点的本科大学的考生庆贺并大摆筵席,而对那些考上高职高专的学生冷眼相待?我们从崇尚“学而优则仕”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会影响国家和社会人才结构的怪圈。可喜的是,2009年高职高专的招生状况有所改变,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自主招生。我们应该鼓励高中生在毕业前拥有到高职院校学习某种技能的选择权。我们不能希望小孩都接受本科学历教育,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技能教育。因此,笔者要把高职高专院校及专业全面介绍给广大考生,让他们满怀信心去选择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专业。可以认为,本书将是第一本具有全面介绍高职高专招生内容方面的图书。笔者发现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为某个行业或重大型企业培养人才,而具有行业优势和就业优势。 ④ 笔者办公室曾经招聘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能力上看,怎么也不像名牌大学的学生,后来一查才知道是该名牌大学的独立学院。笔者也去过不同的独立学院,发现没有国家和政府财政的支持,经费比较紧张,独立学院的学费比母体名牌大学要高得多,但是受的教育却比母体名牌大学差很多,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享受母体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文凭。这实质上是高价文凭,独立学院早晚要与母体大学脱钩。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校,有似于企业行为,企业追求利润和经济效益的根本因素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当然,也有不少办得好的独立学院。笔者认为,如果本科独立学院改为高职院校则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的贡献将会比现在的模式大得多。因此,想告诉考生和家长,独立学院不能等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在此书中只把它列为高职高专一类的学校,建议谨慎对待独立学院。 ⑤ 在笔者2009年项目的合作过程中,一位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项目成员非常热心地向笔者讨教化学工艺方面的问题,笔者发现他有化学工艺方面的天赋,问他为什么不学化学或化工,他的回答让我非常惋惜:他本来报了某大学的化学工艺专业,结果爸爸利用他的权力和关系,强行把化学工艺这个冷门专业改为当初“热门”的自动化专业。他说,自动化专业学得很痛苦,毕业后再也不想从事该专业,所以到处找工作打杂。笔者作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发现因考试难以通过而使计算机专业的不少学生得不到学士学位,曾经有过某年约10%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获得学士学位。其原因在于,他们中的多数在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盲目追随“热门”,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专业。也许他们的父母在追求“热门”,也许他们自己在追逐“热门”潮流。另有不少学生又走入另一个极端,选择认为“不要动脑筋”的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笔者发现在自考或网络考生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以致“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约10人毕业,而“人力资源管理”约800人毕业。当前,我国的学历教育也存在部分学历垃圾,对国家和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与作用呢?所以,通过此书告诉家长和考生,既要考虑考生的天赋与爱好,也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⑥ 2001年当笔者刚刚到加拿大时,得知我国人民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学——清华、北大两所大学在2001年的全世界大学排名中第一次进入前200强时,心中产生了震撼和疑问:“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比真的相差那么远么?”第一年笔者参观了加拿大绝大多数知名大学,加拿大的高等教育确实比我们强,不仅仅是它的硬件,关键是它的软件,特别是教学和学术方面的创造性。第二年,当笔者参观完美国众多著名的高等学府后,再对照我国高等教育之现状,彻底消除了疑虑,心里明白了为什么当时国际上不少专家学者预言我国的清华、北大还必须经过至少十年的努力奋斗,才有进入全世界高校100强的希望。美国的顶尖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是多少华人学子向往憧憬的地方。笔者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笔者的一个朋友从他小孩两岁开始就教她:“我要读哈佛。”以致任何人问她:“你想读什么书?”她总是脱口而出:“我要读哈佛。”在多伦多,绝大多数华人送子女学钢琴、培养爱好,就是为了多才多艺,为了进名校。可喜的是2000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绝大多数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国内高校,但留学已成“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当笔者看到加拿大几个人租几间小教室就可以办一所“学院”时,而从我国内地到那里的留学生,只有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是“野鸡大学”。同时,多少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由于无人监管而失学严重。为了让有留学意向的家长慎思,本书也把留学也作了简单的介绍。 以上是笔者编写书的缘由,接下来向读者介绍应该如何利用好这本书。本书涉及的信息量巨大而复杂。2009年全国参加招生的共有770所本科院校、1207所高职院校、318所独立院校、85个分校办学点。以上不含61所军事院校,也不含港、澳、台高校。本科专业共分11个学科门类,共有436个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共18个大类,分77类,共有790个高职高专专业。本科专业每年不断有目录外专业增加,高职高专也如此,如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又新增44种目录外专业。这么多的高校与专业,又处于变化与增长中,如果由中学教师来总结归纳,难度确实很大。现在能买到的高考志愿类书籍,要么学术味太浓,专业内容家长看不懂;要么对部分常见专业泛泛而谈,使考生与家长看不明白、看不完全。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目前市场上不能买到一本全面而清晰地反映全国所有大学(包括高职高专)及其专业的书籍。本书曾经试图将每一个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独立学院等逐一介绍。但是,每所学校的简介都是把自己学校赞扬得完美无缺,几乎多数院校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清朝,至少也是民国时期,都称“历史悠久”。实际上,决定我国高校的历史是从1952年高校大调整开始的,可以从本书的附录查到重点大学的历史(见附录一),其他院校的历史也主要受这个时期的影响。如果一所高校敢讲1952年以来的历史,那肯定是“硬”的历史。许多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更是把自己学校用尽最完美的广告词:“最大”、“最优”、“实力最强”、“100%就业率”等,每所高校把自己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说得很优秀。笔者将所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独立学院的情况介绍经过多次压缩与修正,想以最简要的方式介绍每个高校,结果发现还是一本为每个院校大作宣传的广告资料。这将对高校有利而对考生和家长有害。因此,本书最后采用了客观的标准来评价大学及其专业,每个省市的优势大学应该看是否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等,看是否是具有行业优势的大学(见附录二)。其实改名前的大学更能体现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业优势和学校的特色(见附录三),大学改名前都代表着某个行业的高级人才培养机构,在该行业就业和工作占有绝对的优势。高校的合并也使一些学生吃了哑巴亏。有的一流高校说是为了打造巨型航空母舰,实际上把一些小型战舰捆绑在一起,把一些二流甚至三流的大学合并到了一流大学的校名下,结果以一流考分进去的考生实际上接受的还是原来二流或者三流水平的教育。所以不管哪个大学或高职院校,考生一定要查出所报专业在哪个校区,这个专业原来属于合并前的哪个学校。真正的名牌大学应该只是由名牌大学老校区的那些专业组成。对具体大学的优势评价则主要从是否有全国顶尖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是否具有国家重点学科的专业领域、具有一级、二级博士点的专业领域来评价与推荐,无论文、理科专业都进行比较才能客观、公正、公平。即使学科、学术力量不强的一般大学,在国家特色专业领域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什么都没有的大学,则只能在地图中找到名字了。 本书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推荐中,也是推荐那些具有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院校、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精品专业、国家实训基地的学校。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它的专业及所在专业的学科必须得到全国同行的公认,得到教育部等正规部门的认可及社会权威专业排名机构的认可。因此,推荐的高校及其专业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评价的,没有考虑各个省市对该校的影响以及对专业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推荐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是紧密与专业结合在一起的。一定要紧扣专业来理解所推荐的高校。优势高校不是什么专业都优势,只是在某些专业甚至某个专业表现出优势;高校的特色不是所有专业都在全国有特色,只是某些专业或某个专业表现出特色。所以在对每个本科专业作推荐时,也只是推荐这个专业的全国顶尖学校,即这几个学校在这个专业领域排名是最前的几位。 专业前景及就业状况是本书的重点和主线。因为在2009年高考填报志愿及招生过程中,发现许多考生和家长越来越理性地看重大学毕业后的就业。世界金融海啸的影响改变了不少考生与家长对学校与专业的观点,专业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本书对本科的每一个专业以及高职高专的每一个专业都进行了就业前景和去向方面的介绍,按照专业目录编号很快查到考生和家长所要查询的专业就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