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学是一个标志着湖南地区学术传承的学术思想史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湘学仅指湖湘学;广义的湘学指湘籍学者在本土或外地的学术活动,以及非湘籍学者在湖南的学术活动,其内容除了湖湘学外,还包括濂溪学、船山学以及近代湘学等。湘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湘学肇始期,出现了北宋周敦颐的“濂溪学”,是湘学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阶段为湘学奠基期,亦是湘学的第一个活跃期,以南宋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为代表。第三阶段为湘学蛰伏期,自元朝建立至明朝灭亡,湘学处于沉寂状态,船山继起,湘学“卷土重来”,但并未出现像南宋时期那样的学者群体,学术思想亦未在当世得以张扬。第四阶段为湘学复兴期,以邓显鹤、魏源、邹汉勋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人才群体最早宣传船山学说,并以经世致用的杰出成就震动学术界。第五阶段为湘学繁盛期,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王闿运、王先谦、张百熙、皮锡瑞、易顺鼎、叶德辉、杨昌济等为代表,同时出现了时务学堂等人才群体,使湘学发展至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