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想写的是妙喻如珠,可能开初只是因了读音的联想,因了声母与韵母的接近,我写成了妙喻如舟。是的,妙喻是承载思想的舟。读陈四益先生的《双百喻》,你无法不感到他的思想的敏税、犀利、丰富与活泼。再加上永远是“小丁”的丁聪老的寓锋芒于圆熟憨厚之中的配画,便构成了《读书》杂志的开篇或收篇风景。但又不仅是承载思想,不仅是形式、躯壳与载体。如果仅仅是摆渡的舟,那么,也许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疑问:何必要自己跟自己转腰子,写个什么比喻呢?干脆明说直说,干脆写成传单、声明、宣言、策论、意见书不是更痛快一些吗?干脆把舟楫变卖,赤条条乘风破浪游水过去岂不更为拔份儿?在一个大家都急急忙忙,一看标题就立即作出反应,谁也没有功夫细读深想的时刻,那样不是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更减少误读与难读,更容易及时得到喝彩与应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