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艺术理论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定 价:¥28.00

作 者: 吴中杰 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9068849 出版时间: 2010-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字数:  

内容简介

  《文艺学导论(第4版)(精华版)》是一本简明扼要、体系完整、适应国内课堂教学需要的文艺理论基础课教材。《文艺学导论(第4版)(精华版)》共分五编二十章,从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发展论五个方面,介绍了文艺学基本理论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融进了西方文艺理论的诸多精华,涵盖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各种新成果。《文艺学导论(第4版)(精华版)》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理论课教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适合大专院校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文学研究者做参考。

作者简介

  吴中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6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于鲁迅研究用力尤勤,兼写杂文随笔。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吴中杰点评鲁迅小说》、《吴中杰点评鲁迅杂文》、《吴中杰点评鲁迅诗歌散文》、《吴中杰点评鲁迅书信》、《鲁迅的艺术世界》、《论鲁迅的小说创作》(与高云合作)、《论鲁迅的杂文创作》、《鲁迅文艺思想论稿》、《海上文谭》(与高云合作)、《文艺学导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1900-1949:中国现代主义寻踪》(与吴立昌合作主编)等,鲁迅传记三种:《鲁迅传》、《鲁迅画传》、《鲁迅传略》,又有散文集《人生大戏场》、《海上学人漫记》等。他所主持的“文艺学系列教材建设”项目,于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图书目录

绪论 文艺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文艺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总观全局,系统考察
二、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
三、稳定性与发展观
第二节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
一、方法论的意义
二、唯物史观的统率性与开放性
三、独立学科与综合科学
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
第一编 本质论
第一章 文学的审美本质
第一节 再现论和表现论
一、再现论
二、表现论
三、对于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
第二节 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照
一、科学反映与艺术反映
二、客观现实与人化的自然
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第二章 情感与形象的融合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
一、写人与格物
二、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三、艺术形象的特点
四、形象与议论
第二节 文学的情感性
一、文章之作,本乎情性
二、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第三节 语言艺术的特征
一、形象的间接性
二、反映生活的广阔性
三、表达感情的明确性
第三章 文学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一、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二、干预生活与改造灵魂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一、文学的认识作用
二、文学的教育作用
三、文学的审美作用
第四章 文学的社会联系
第一节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一、哲学对文学的影响
二、文学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三、学诗者以识为主
第二节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一、宗教利用艺术传经布道
二、宗教思想影响文学思想
第三节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文学的需要
二、文学不能超脱政治
三、文学家的独立精神
第二编 创作论
第一章 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一、心动,还是幡动?
二、从观念出发,还是从生活实际出发?
第二节 生活是作家的学校
一、深入生活,熟悉生活
二、熟悉生活的不同途径
第二章 文学创作的主体意识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能动性
一、主体对客体的渗透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三、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创作自由
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创造能力
一、观察力
二、审美力
三、想象力
四、表现力
第三章 文学创作的提炼与加工
第一节 文学的典型性
一、典型性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法则
二、典型:以独特的个性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第二节 典型人物的创造
一、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
二、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第三节 典型形态的历史演变
一、从神和超人到普通人形象
二、从过实描写到如实描写
三、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四、从单一性到丰富性
第四章 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第一节 形象思维
一、诗要用形象思维
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规律
三、形象思维的特殊性
第二节 创作灵感
一、文章天成,妙手可得
二、灵感是创作思维质的飞跃
第三编 作品论
第一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
一、题材
二、主题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
一、情节
二、结构
第三节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意境之美
第二章 文学语言
第一节 文学对于语言的要求
一、文学变革与语言变革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特点
一、形象性
二、情感性
三、音乐性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提炼
一、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
二、吸收外国语中有用的成分
三、择用古语中有生命的东西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一节 诗歌
一、诗体之流变
二、诗歌的特点
第二节 散文
一、散文文体之流变
二、散文的特点
第三节 小说
一、小说文体之流变
二、小说的特点
第四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文体之流变
二、戏剧文学的特点
第四章 艺术风格论
第一节 风格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风格
二、风格是作品成熟的标志
三、风格的多样化
第二节 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
一、时代特色
二、民族特色
三、地方特色
四、社群特色
五、随体成势
第三节 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
二、创作个性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变化
三、风格与人格
第四编 鉴赏论
第一章 文学鉴赏的意义和特点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意义
一、创作通过鉴赏来实现其价值
二、鉴赏对于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特点
一、鉴赏与共鸣
二、鉴赏是再创造的过程
第三节 鉴赏主体的养成
一、对象创造了主体
二、鉴赏主体养成的主观条件
第二章 审美力分析
第一节 审美心理机制
一、审美感知
二、审美想象
三、移情作用
四、审美认识
第二节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一、美感的差异性
二、美感的共同性
第三章 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和标准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批评一定有标准
二、批评标准的选择
三、真、善、美的标准
第四章 文学批评的方法
第一节 文学批评流派述评
一、印象式批评
二、诠释式批评
三、考据式批评
四、评点式批评
五、社会历史批评
六、形式主义批评
七、新批评派理论
八、接受美学批评
九、精神分析批评
十、原型批评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一、历史的观点
二、美学的观点
第五编 发展论
第一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艺术起源论述评
一、模仿说
二、游戏说
三、巫术说
四、劳动说
第二节 艺术起源与人类的审美需要
一、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美感
二、审美意识与艺术共生共长
第二章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文学发展取决于社会发展
一、几种文学发展观
二、促进文学发展诸因素
第二节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
一、不平衡现象的表现
二、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原因
第三章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一、古典主义
二、浪漫主义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一、现实主义
二、自然主义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
二、象征主义
三、未来主义
四、表现主义
五、意识流小说派
六、荒诞派戏剧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学思潮
一、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四章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借鉴
第一节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学遗产
一、文学发展的继承性
二、对过去的文学必须加以批判地审查
第二节 文化交流与文学发展
一、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二、放出眼光,挑选占有
修订本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