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朱福惠)
导论
0.1 课题的研究现状
0.2 课题的选题意义
0.3 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
0.4 课题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0.4.1 研究视角
0.4.2 研究方法
0.5 课题研究的理论目标
0.6 关于本课题的结构
第一章 宪政视野下人权、公民权与农民平等权
1.1 人权
1.1.1 人权的概念与发展
1.1.2 人权的主体
1.1.3 人权的内容
1.2 人权与公民权
1.2.1 人权与公民权的联系
1.2.2 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
1.3 公民权利与农民平等权利
1.3.1 公民权利与农民权利之关系
1.3.2 关于“平等”与“平等权”
1.3.3 农民平等权利之内涵界定
第二章 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问题的必要性
2.1.1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2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3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对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1.4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1.5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问题对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2.1.6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充实对我国农村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 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问题的可能性
2.2.1 中国公民民主意识与权利意识的普遍觉醒为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提供了可能性
2.2.2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问题的重视为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提供了可能性
2.2.3 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为实现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2.4 国际人权的普遍发展与国际人权斗争的需要为研究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章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平等权利现状扫描
3.1 农民主要政治权利的缺失及其表现
3.1.1 公民(农民)政治权利及其主要内容
3.1.2 农民政治权利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3.2 农民主要经济权利的缺失及其表现
3.2.1 农民的经济权利及其主要内容
3.2.2 农民经济权利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3.3 农民社会权利的缺失及其表现
3.3.1 农民社会权利及其主要内容
3.3.2 农民社会权利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3.4 农民其他权利的缺失及其表现
3.4.1 农民其他权利的主要内容
3.4.2 农民其他权利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第四章 我国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护缺失的原因解读
4.1 国家观念对农民平等权利的影响分析
4.1.1 宪政价值定位对农民权利的影响
4.1.2 集体主义权利观对农民权利的影响
4.1.3 现代化情结对农民权利的影响
4.2 法律与政策对农民平等权利的影响分析
4.2.1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文本在规定农民问题上的遗憾
4.2.2 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农民平等权利的影响
4.3 我国农民缺少维护自己权利的社会组织
4.3.1 我国农民建立农会组织的法理依据
4.3.2 我国建立农民农会组织的观念障碍
4.3.3 域外国家与我国台湾地区农会组织的经验
4.4 农民自身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不强
4.5 司法救济机制对农民平等权利的影响
4.5.1 宪法在保障农民平等权利方面功能发挥不足
4.5.2 行政诉讼渠道不畅影响了农民权利的救济
4.5.3 法律援助功能弱化是影响农民获得司法救济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我国农民平等权利法律保障制度构建之设想
5.1 对我国现行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予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5.2 从国家行政管理的层面上,取消二元身份的户籍制度
5.3 加强对农民权益的立法保护,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权益保护法》
5.3.1 先进国家涉农立法之评介
5.3.2 农民政治权利法律保障制度
5.3.3 农民经济权利法律保障制度
5.3.4 农民社会权利法律保障制度
5.3.5 农民其他权利法律保障制度
5.4 农民权利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5.4.1 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从源头上避免损害农民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
5.4.2 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典,并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及时进行修改
5.4.3 完善对我国农民的法律援助制度,解决农民诉不起与不会诉的问题
结束语:从农民权利走向公民权利
附录 常用农民权益保护法律规范选编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附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附件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附件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附件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二、中文论文
三、英文资料
四、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