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卷 财政体制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财政体制
第一节 清代财政体制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财政体制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体制
第一节 1980年前财政体制
一、统收统支管理时期(1950~1954)
二、收入分类分级管理时期(1955~1957)
三、总额分成一年一定时期(1958-1963)
四、实行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体制频繁变动时期(1964一1979)
第二节 1980~1991年财政体制
一、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时期(1980~1984)
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时期(1985~1990)
第三节 1991年后财政体制
一、实行分税制体制试点时期(1992~1993)
二、1994年正式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时期
三、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时期
四、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时期
五、2005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期
第四节 乡镇财政体制
第二卷 财政收入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财政收入
第一节 屯田
一、汉代屯田
二、唐代屯田
三、元代屯田
四、清代屯田
五、民国屯田
第二节 田赋
一、汉代田赋
二、唐代田赋
三、元代田赋
四、清代田赋
五、民国田赋
第三节 各时期财政收入
一、清代前财政收入
二、清代财政收入
三、民国财政收入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收入
第一节 阿克苏地区财政收入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收入(1950-1952)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53-1957)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58-1962)
四、三年调整时期财政收入(1963-1965)
五、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66-1970)
六、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71-1975)
七、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76-1980)
八、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81-1985)
九、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86-1990)
十、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91-1995)
十一、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1996-2000)
十二、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收入(2001-2005)
十三、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前3年财政收入(2006-2008)
十四、上级补助收入
十五、上划收入
第二节 县市财政收入
一、阿克苏地区本级财政收入
二、阿克苏市财政收入
三、库车县财政收入
四、沙雅县财政收入
五、新和县财政收入
六、拜城县财政收入
七、温宿县财政收入
八、阿瓦提县财政收入
九、乌什县财政收人
十、柯坪县财政收入
第三章 农业五税
第一节 农业税
一、政策规定
二、征收范围
三、农业收入和人口计算
四、税率
五、减免照顾
六、地方附加
第二节 牧业税
一、政策规定
二、税率、折合率
三、征收畜价和品种
四、减免照顾
五、地方附加
六、自留税纳税
第三节 农业特产税
一、纳税范围
二、税率和计税依据
三、减免照顾
第四节 契税
一、征收范围
二、税率和计税依据
三、减免照顾
第五节 耕地占用税
一、征收范围
二、纳税人和税额
三、减免照顾
第六节 农村税费改革
一、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二、主要成效
第四章 工商各税
第一节 流转税
一、工商业税
二、货物税
三、商品流通税
四、工商统一税
五、工商税
六、产品税
七、增值税
八、营业税
九、盐税
十、资源税
十一、特别消费税、消费税
第二节 财产行为税
一、屠宰税
二、房产税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车船使用税
五、交易税
六、文化娱乐税
七、印花税
八、土地增值税
第三节 所得税
一、工商所得税
二、国营企业所得税
三、国营企业调节税
四、集体企业所得税
五、私营企业所得税
六、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
七、个人收入所得税
八、个人收人调节税
九、企业所得税
十、存款利税所得税
第四节 特别目的税
一、奖金税
二、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三、建筑税
四、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
五、烧油特别税
六、城市维护建设税
七、征收基金、文化建设税
第五章 公债与证券
第一节 人民胜利拆实公债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第三节 国库券
第四节 保值公债与凭证式国债
第三卷 财政支出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财政支出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支出
第四卷 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章 支持经济发展
第二章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第五卷 财政财务管理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财政财务管理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财务管理
第六卷 财政工作机构和早期中共党人的财经活动
第一章 早期中共党人的财经活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团体
第三章 行政工作机构
第七卷 人物
第一章 先进集体
第二章 先进个人
第三章 干部职工名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