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特点(代前言)
一、率先启动的区域现代化
二、现代化启动的社会经济基础:相对农业剩余
三、现代化启动的区位优势
四、现代性挑战最早的积极反应:洪仁歼与洋务派
五、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地方督抚与强力士绅
六、现代化启动的区域工业结构差异
结语
第一章 江苏现代化的历史奠基(19世纪60年代以前)
一、上海开埠前的苏南社会经济
二、上海开埠及上海社会经济的初步变化
三、上海开埠对苏南地区的早期影响
第二章 江苏现代化的艰难起步(19世纪60-90年代)
一、历史的起点
二、历史的地位
三、历史的合力
第三章 江苏现代化的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
一、政治生态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第一春”的出现
二、三大动力源拉动江苏“资本主义第一春
三、城市发展促进江苏现代化的社会进步
第四章 江苏现代化的纵深展开(20世纪20—30年代)
一、20世纪30年代江苏经济发展概况
二、企业集团化与区域现代化
三、成本意识与区域现代化
四、城镇化与区域现代化
五、发展极与区域现代化
第五章 江苏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折(1937—1949)
一、江苏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面阻滞
二、江苏沦陷区的畸形经济
三、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与社会
四、解放战争时期江苏的经济与社会
第六章 江苏现代化的制度转型与经济发展(1949—1957)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的进展
二、江苏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江苏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四、江苏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七章 江苏现代化的曲折发展I1958—1978)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与人民公社基本制度的确立
二、人民公社时期江苏区域现代化的曲折发展
第八章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起飞(1979—21世纪初)——以苏南为中心
一、“苏南模式”的兴起与区域经济发展
二、“苏南模式”的危机
三、苏南发展模式的变革
四、新苏南区域竞争力的理性思考
第九章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歌猛进
一、“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形成与指标构成
二、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制约因素
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