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上篇:60年个人阅读心灵史
蔡骏:那些影响我的作家们
残雪:书籍里有一个无比深邃的世界
陈彩虹:巨著读来益终生——我读马克思《资本论》的经历
陈晓明:阅读与往事
崔曼莉: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源于小人书
从维熙:读书之痛——我的阅读经历
达真:在阅读中长大……
方素珍:书,像降落伞
鬼子:歪读《铁皮鼓》
郭宏安:一个20世纪50年代中学生的读书生活
何怀宏: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俄罗斯文学
贺绍俊:用心灵的触觉去阅读
李洱: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李佩甫:古丽雅的道路
李亚伟:逃学读书记
廖振中:红领巾班诞生的故事
刘华杰:尝试理解卢梭
龙一:重读《多余的话》
那多:活在俗世
秦朔:以阅读证明“无限的无知”
秋风:跟着哈耶克保守化
曲黎敏:风吹哪页读哪页
沈建芳:一本书带给我和企业的坚持
十年砍柴:四书生涯缘结儿时
孙睿:买书
田利民:心灵一次永不磨灭的震撼——学习毛泽东第一篇文章的终生启示
王学泰:我与“第一本书”
萧平:曾被一篇小小说深深感动
小饭:青春期认识的几位作家
谢琼:有书相伴的成长
徐贵祥:擦一根火柴照亮人生
徐坤:读书——隐秘的快乐
易中天:东张西望得意忘形无法无天
袁唏:人生长恨水长东
张国清:阅读——让心灵变得如此美丽
赵启正:读书像信仰一样天经地义
赵晓:阅读让人乐观地成长
止庵:周作人与我
周大新:自由地阅读
朱永新:追随伟大的灵魂
中篇:60年阅读文化变迁
第1章 儿童文学60年
1949~1966年: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1978~1989年:被禁锢了10年之久的儿童文学创作力爆发
1990~1999年:儿童文学的审美世界增加了多元的文化基因
2000~2009年:儿童文学的社会影响变得多层面
儿童文学创作倾向:塑造民族未来的价值追求
1949~1978年儿童文学的60部代表性著作
第2章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出版回望(1949~1976)
众声一调的文学史著作
趋时乘机的专题研究
成绩不俗的古籍整理
1949~1978年部分中国古典文学出版书目
第3章 俄苏文学:特殊时代的特殊影响(1949~1978)
俄苏文学出版一度成为中国的文学主流
对中国大众文学的影响相当深远
俄苏文学改变了中国人的审美
1949~1978年部分俄苏文学出版书目
第4章 红色经典:那个英雄时代的集体记忆(1949~1978)
战斗亲历者书写对战争的体验和对胜利的喜悦
传奇色彩的英雄的巨大影响
用文字奠造的英雄纪念碑
红色经典文学的美学特征
1949~1978年部分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选目
第5章 狂风暴雨勉力支撑:“文革”期间的图书出版(1966~’1976)
大量出版毛泽东著作
重提马列著作的出版
空前绝后的“样板戏”图书出版
鲁迅著作出版
毛泽东关心小说《李自成>写作、出版
重要古籍整理重新启动
其他重要图书的出版
“文革”期间出版图书要目
第6章 “小人书”盛象:几代青少年的时代烙印(1949—2009)
新中国成立初的鼎盛(1949~1965):连环画真正登入了美术的殿堂
“文革”时期的纷扰(1966~1976):“样板戏连环画”不失为艺术佳作
“黄金”时代的到来(1976~1985):全国出版社几乎都靠连环画赢利
艰难的探索(1986~2009):“小人书”被彻底挤进了博物馆
连环画,阅读的生命何以如此之短
1949~2009年部分经典连环画选目
第7章 60年哲学社会科学出版梳理(1949~2009l
前30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
20世纪80年代:纷杂的转型期
20世纪90年代:大变动与多样化
1949~2009年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图书目录
第8章 60年新年画出版变奏(1949—2009)
1949~1965年:政治性题材最为畅销
1966~1976年:单调的风景
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中:年画出版的又一高峰期
20世纪80年代末~2009年:年画由盛至衰,逐渐被挂历取代
下篇:60年阅读调查切片
第1章 京沪粤浙四地企业管理人阅读调查
阅读的作用:近7成的人认为读书对职场有帮助
企业管理层读书情况:阅读在实际的职场生活中并没有得到重视
增加读书时间:建议组建读书俱乐部,营造企业书香氛围
阅读的最大功能:实用性阅读仍然是主要目的
企业管理层购书情况:半年左右购买一次图书居多
影响购买图书的主要因素:图书内容简介、书讯书评
杂志阅读:困境下期刊要注重信息量和趣味性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共存
手机阅读:没有成为大众阅读方式
最受欢迎的图书:生活类书最受追捧
第2章 女性阅读调查:女人最爱文学书
女性读书的基本情况:对读书作用的认可与读书行为的实施不成正比
……
第3章 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第4章 你还不了解90后吗?你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