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
避忌讳与古音韵考证
唐宋“煞”字考
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
从青少年上海话语音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试论方言演变中的基层替换
试论比字句的形成及其与先秦两汉有关句式的渊源关系——兼论“词汇兴替”史佩信(执笔)杨玉玲
《慧琳音义》“倮”“裸”“倮”“躲”“踝”“赢”“赢”“赢”形音义杂考
“历史长河”中的专名与摹状词
关于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修订
客赣粤平诸方言溪母读擦音的历史层次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研究单虹王颐嘉
楚简文献的复音词研究
楚地出土文献中“■”字的用法和来源
说“去”、“■”
从“福娃”英译的归化和异化看汉语文化
负载词英译的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
《红楼梦》人物与回目关系之探究
李渔小说创作论
从“透脱”看诚斋诗学的理学义蕴
康熙朝诗风转变之关键——以陈廷敬诗集分析为中心
《金瓶梅》中的文人群像及其边缘位置
论吴敬梓的经学观对其创作之影响
杜甫诗史解
先秦诸子天地之性人为贵论
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
且从康乐游山水,何必风流入会稽——论李白对谢客山水情怀的回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普鲁斯特的美学观点
对“进一步、退两步”新说的反思与认知——从美国对比较文学独立学科性质的一种新界定谈起
在诗与散文之间——论屠格涅夫的小说文体
“户户点灯惟独我家”——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思考
孙璋的《性理真诠》及其对太极的诠释
“这一本不是书,是对人格的污蔑”——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精神分析学说——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双重人格
乔伊斯与尼采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几个悖论
道德归罪与阶级符咒:反思近年来的诗歌批评
以《草叶集》为参照谈郭沫若的域外诗作
穆旦“新的抒情”实践及其诗学意义
文艺学
论刘勰理论创造人格形成的个人因素
当代文化美学的缘起、内容和课题
舞蹈艺术三题
论都市时尚及其文化趣味
华夏审美意识的结构初探
教学与教法论
读解理论与阅读教学策略
关于作文命题的一点思考
论新锐城市散文的叙事知性
语文设科初期的赫氏教段实验
黎锦熙写作教学改革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