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重视生态环境的研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源承载力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协调积极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湟水西起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东至甘肃省永靖县,穿越青海9个县(市),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一级支流。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湟水两岸繁衍生息,湟水孕育了中外闻名的马家窑、孙家窑、卡约和祁家古代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河湟文明,在这里有日月山、塔尔寺、柳湾彩陶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湟水流经的河湟谷地自古以来就是青海省经济、文化、政治最为发达,人口最为集中,产业最为繁荣,社会最为进步的地区。省会城市西宁市像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镶嵌在湟水岸边,是青海政诒、经济、文化和产业的中心,也是青海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源流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地区。湟水流域集中了全省近60%的人口和工农业产业,可以说,湟水流域的生态安全事关全省的生态安全,湟水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着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湟水也就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青海。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历来重视这一区域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新能源建设、人工增雨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使湟水流域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气候和人为等综合原因,湟水流域各级政府和农牧民投入能力有限,生态治理规模小、见效慢,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恶化速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湟水流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湟水流域森林资源少,分布不均,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严重流失、水质遭受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地制约了青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影响到青海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湟水流域生态建设整体规划,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