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外科学联合器官移植学

联合器官移植学

联合器官移植学

定 价:¥180.00

作 者: 陈知水,夏穗生 著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基础医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4566066 出版时间: 2009-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7 字数:  

内容简介

  《联合器官移植学(精装)》系统介绍联合器官移植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联合器官移植的各个领域,包括联合器官移植基础免疫、动物实验、供体器官的获取、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处理和术后长期观察,以及各种联合器官移植的临床常规,并对联合器官移植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该书提到的理论均为目前国内活跃在临床一线的器官移植专家的经验总结,为联合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陈知水,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与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脾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移植杂志》、《世界胃肠病学杂志》、《Transplantation(中文版)》《Current Opinion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中文版)》、《中华现代外科杂志》等编委。于1991年开始主刀肾移植,迄今已施行肾移植450余例,成功率达99%;1994年开展临床亲属脾移植,完成的病例数和疗效均处国际领先水平;1999年开始主刀肝移植,迄今开展肝移植300余例,手术成功率95%;在国内率先介绍和推广不作静脉转流的原位经典式肝移植术,是目前国内最年轻的肝移植专家之一。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参编《器官移植临床指南》、《中国肝移植》、《器官移植学》、《临床移植医学》等专著9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奖。主要成果有“亲属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国际领先水平)、“不作静脉转流的原位经典式肝移植”(国内领先水平)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亚洲最长纪录)。夏穗生,是我国器官移植创始人、奠基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顾问等,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58年发表我国第一篇肝切除论文,详述肝门血管胆道分布规律,为创制规则性切除术式提供解剖基础。同年,在我国首次施行狗的异位肝移植与异位肾移植,突破了移植禁区,20世纪70年代初系统研究狗经典式原位肝移植130次,探索出整套供临床应用术式,1977年进入临床,从而掀起我国第一次肝移植高潮,首创存活突破8个月纪录,保持施行累积例数最多,生存率最高达15年之久。1981创建我国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1986年经批准在同济医院成立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982年在我国施行胰腺移植,开创胰节段移植的国产医用胶阻塞胰管术式,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首先施行外伤性脾破裂部分自体脾异位移植、全脾切除脾片大网膜边缘移植、脾部分切除新术式和尸体脾移植。1989年在国内首先施行亲属活体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并创国际上疗效最长最佳纪录,创建全国脾外科协作组和脾外科学组。在我国首先成功开展同种胰岛移植、脾细胞移植和异种(猪)胰岛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等各类移植达14种。1990年在我国首次引进第12届国际肝胆学术年会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编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其中《器官移植学》是我国第一部移植医学专著,参编78部,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共252篇,先后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6项次。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基础免疫学
一、免疫学概论
二、抗原
三、免疫球蛋白
四、补体系统
五、细胞因子
六、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七、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八、免疫应答
九、免疫调节
十、免疫耐受
第二节 组织相容性配型
一、组织配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配型相关免疫学基础及原理
三、技术方法
四、HLA配型的策略
五、HLA配型进展及展望
第三节 排斥反应的类型和免疫学机制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二、加速性排斥反应
三、急性排斥反应
四、慢性排斥反应
五、非免疫反应因素介导的移植物损伤
六、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第四节 联合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特点
一、联合器官移植抗原量较大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二、联合器官移植中移植肾的致耐受潜力
三、肝移植的免疫耐受倾向性及对所联合移植器官的免疫学保护作用
第二章 联合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大鼠联合器官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肝肾联合移植
二、肝小肠联合移植
三、大鼠胰肾联合移植
四、大鼠联合器官移植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猪联合器官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猪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二、猪辅助性带胰头及十二指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三、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四、猪全腹脏器移植及器官簇移植术
第三节 犬心肺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术前准备及麻醉
二、供体心肺的联合切取
三、受体心肺联合移植术
第三章 联合器官供体的获取
第一节 器官保存的原则
一、器官供体保存的通用原则
二、影响器官保存的主要因素
三、胸腔联合器官供体与腹腔联合器官供体保存原则的区别
第二节 器官保存和移植中的细胞损伤机制
一、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二、细胞凋亡的作用
三、无再流现象
第三节 器官灌洗和保存液
一、器官灌洗和保存液的原理与基本要求
二、目前临床常用的多器官灌洗和保存液
四、营养支持的护理
第六节 肝胰联合移植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措施
三、健康教育
第七节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二、术后护理
第十一章 联合器官移植放射影像诊断学
第一节 CT成像原理和技术
一、CT成像原理
二、基本概念
三、多排螺旋CT
四、CT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五、CT检查技术和后处理技术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原理和技术
一、磁共振成像原理
二、磁共振扫描技术
三、磁共振扫描技术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第四节 移植并发症
一、肝移植
二、肾移植
三、胰肾联合移植
第十二章 联合器官移植超声诊断学
第一节 超声诊断基础理论
一、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二、腹部常用超声诊断方法
三、如何判读腹部声像图
第二节 肝移植和含肝联合器官移植
一、术前超声
二、术中超声
三、术后超声
四、超声对移植肝胆道并发症的检测
第三节 移植肾
一、检查方法
二、正常声像图
三、排异反直
第四节 胰肾联合移植
一、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外科并发症
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第五节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
一、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中正常移植肝脏声像图表现
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中正常移植胰腺声像图表现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
第十三章 心肺联合移植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肺联合移植实验研究的历史进程
二、心肺联合移植的临床实践与现状
第二节 受者的选择
一、心肺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二、受者选择的标准
三、心肺联合移植的禁忌证
第三节 受者术前管理
一、受者术前辅助检查
二、受者术前治疗
三、受者术前康复训练
第四节 心肺联合移植外科技术
一、受者心肺组织的摘除
二、供体心肺组织的植入
三、体外循环管理
第五节 术后常规处理
一、心肺联合移植后的病理生理
二、术后早期处理
三、免疫抑制治疗
四、心肺功能的监测和随访
第六节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一、出血
二、超急性排斥反应
三、移植物早期失功和原发性衰竭
四、急性排斥反应
五、气管吻合口并发症
六、术后感染
七、慢性排斥反应
八、恶性肿瘤
第七节 疗效评价
第十四章 胰肾联合移植
第一节 适应证和受体的选择
一、适应证及手术类型
二、受体的选择
第二节 术前准备
一、免疫学供受者配型
二、供者的选择
三、受者的术前准备
第三节 胰肾联合移植外科技术
一、胰腺外分泌的处理方式
二、移植胰腺外分泌引流方式的选择
三、移植胰腺静脉血回流途径
四、胰、肾联合移植方式的选择
五、供体器官的切取、保存与修整
六、胰腺、肾脏植入手术
第四节 术后处理
一、术后监护与监测
二、术后一般处理
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第五节 术后并发症的诊治
一、术后出血
二、移植胰胰腺炎
三、胰漏与胰瘘
四、移植胰血栓形成
五、代谢并发症
六、其他并发症
第十五章 肝肾联合移植
第一节 适应证
一、不同病因同时累及的肝肾疾病
二、遗传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三、肝肾综合征
四、急性中毒引起的肝肾联合衰竭
第二节 术前管理
一、心理准备
二、并发症处理
第三节 肝肾联合移植外科技术
一、供体手术
二、受体手术
第四节 术后常规治疗方法
一、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治疗
二、肝肾功能保护
三、抗感染治疗
四、重症监护
第五节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一、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延迟复功
二、血管并发症
三、排斥反应
四、感染
五、心肺衰竭
六、胆道并发症
七、尿瘘
八、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和高血压
九、移植后糖尿病
十、恶性肿瘤
第十六章 肝胰联合移植
第一节 适应证
一、终末期肝病合并1型糖尿病
二、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
三、囊性纤维化
四、上腹部恶性肿瘤
第二节 术前准备
一、供体选择
二、受者术前准备
第三节 肝胰联合移植外科技术
一、供器官的切取
二、供器官修整
三、肝脏、胰腺的植入手术
四、有关肝胰联合移植手术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术后处理
一、术后监护与处理
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三、肝胰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四、术后并发症
第五节 预后
第十七章 肝小肠联合移植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
一、肝小肠联合移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我国肝小肠联合移植开展情况
第二节 适应证、禁忌证和评估
肠衰竭、短肠综合征与小肠移植
第三节 肝小肠联合移植外科技术
一、供体的选择
二、供体的切取
三、供体的修整
四、传统的肝小肠联合移植术
五、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整块肝小肠联合移植术
六、辅助减体积肝小肠联合移植
七、劈离式肝小肠联合移植
八、非整块肝小肠联合移植
第四节 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常规治疗
一、供体的准备
二、肝小肠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监测
三、免疫抑制治疗
四、术后感染的防治
五、移植物功能监测和肠功能恢复治疗
六、凝血功能的调控
第五节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一、排斥反应
二、感染性并发症
三、PTLD
四、GVHD
五、其他并发症
第六节 疗效评价
一、移植术后患者生存情况
二、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三、经济学分析
第七节 展望
第十八章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供受者的选择
一、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
三、受者的术前准备
四、供者的选择
第三节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外科技术
一、供者器官的获取与修整
二、受者手术
第四节 术后处理
一、ICU期处理
二、一般处理
三、免疫抑制剂使用
四、并发症的处理
第五节 展望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