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我国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关系密切的民族。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称呼有别。据史料记载,傣族在西汉时期被称为“滇越”,在东汉时期被称为“掸”,在三国魏晋时期被称为“鸠僚”。唐朝时,傣族因居住地的环境等特点分别被称为“茫蛮”、“茫天连”、“茫吐薅”、“大赕”、“茫昌”、“茫盛恐”、“茫鲊”、“茫施”等;因其独特的民族服饰特征,他们分别被称为“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僧耆”等。宋时,因为文献的缺乏,仅知傣族被称为“白衣”。元代,傣族被汉族称作“金齿百夷”,简称为“百夷”。在《元史》中,滇西傣族多被称为“金齿”,西双版纳傣族多以“徽里”、“车厘”称谓出现。明代,滇西傣族被称为“百夷”,西双版纳傣族以“车里”名被汉文文献所记载。到了清代,傣族被称为“摆夷”。本书按照傣族在明代的称呼,用“百夷”记述。明洪武十五年,百夷归附。明太祖初步设置了诸多百夷土司区,制定了百夷土司制度;明成祖制定了百夷土司的印信、底簿、勘合等制度,加强了对百夷的统治。此后,明朝统治百夷地区的土司制度得到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