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位于湖北省境内,在长江三峡出口右岸宜都市汇入长江。清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强烈发育地区,72%的流域面积为碳酸盐岩(石灰岩)所覆盖,整个流域没有岩浆岩、火山岩出露。亚洲最大的岩溶洞穴(腾龙洞)就发育在清江。流域内雨量丰沛,年径流量达135×10sm。,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开始普查和研究清江水力资源的利用和洪水灾害的防治工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较系统的勘察、水文测流和水力资源规划工作,1986年完成《清江流域补充规划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清江干流恩施市以下河段(80%以上的水力资源集中在恩施市以下的干流河段)为开发重点,并以三级开发最为有利。自下而上为:高坝洲水利枢纽(设计蓄水位80m)、隔河岩水利枢纽(设计蓄水位200m)、水布垭水利枢纽(设计蓄水位400m),这三个水利枢纽工程均是岩溶强烈发育的石灰岩坝址。此外,清江流域较大支流有25条,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规划,可建设大、中、小水电站511座(包括清江上游大龙潭、姚家坪等),总装机600MW以上,年发电量20×108 kW·h。其中姚家坪、大龙潭(已建成)、招徕河(已建成)、马水河(已建成)、老渡口(已建成)等大、中型电站的库、坝址也都是强岩溶化坝址。这些工程皆由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完成前期勘察研究工作。从1987年12月15 H隔河岩水利枢纽开始建设至2007年7月22日水布垭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历经20年,清江干流上的三个大型梯级水电站开发完成。在前期勘察和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大量流域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居全国领先地位,清江流域基础地质研究包括以下8个方面:①清江形成及演化史;②清江流域岩溶研究;③清江流域断裂活动性与地壳稳定性研究;④清江流域旅游资源研究;⑤清江流域古地理岩相及矿产资源研究;⑥清江流域环境地质研究;⑦清江流域古地应力及现今地应力场研究;⑧清江流域河谷地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