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语调研究领域,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共识,即高音线/基频的音阶骤降是焦点重音的显著特征。但降到什么程度才叫骤降?它与不同的声调组合有什么关系?显然,有些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还远未被揭示出来。本研究通过发音分析与合成听辨两种方法共三个实验考察了普通话短句焦点重音的韵律表现,结果表明:汉语二、三音节的20种声调组合可以构成陈述短句语调的核心单元。它们包括无上声调的9个双音节声调组合、9个上声居中的三音节声调组合及上声在句首、句末两种情况。每个单元内部基于韵律表现的重音构成规则具有稳定性和递归性,人们通过有关单元的韵律信息可传达并感知句子的调核或语义焦点所在。在这些韵律信息中最重要的是高音点落差级别,其次是音长。如同声调可分为高、中、低,音节间高音点基频差值也可以分为大、中、小。具体来说,小级别落差在2st左右,中等级别落差6st左右,10st左右的落差为大级别落差。不同的基本单元对这些落差级别有不同的要求,借以凸显不同的声调/音节。通过对高音点落差值及有关音节时长的调节,特定的重音及焦点基本可以实现。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上声音节来说,除了其前后音节的高音点落差及时长信息以外,它本身是否带吱嘎声也是它加重与否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