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问世后,仿作迭出,书肆暴富,但多仿其形式而无甚内涵,思想、艺术水平与蒲翁相去甚远,直到1884年上海的《画报:》连载《后聊斋》开始,此风陡转。王韬(1828-1897年),近代中国很有影响的改良主义思想先驱,也是近代文坛的一位大师。据他的《瞍因老民自传》所列的著作目录达三十六种之多。著述如此宏富且内容广博,在近代文学史上绝不多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王韬的《后聊斋》“笔致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而王韬希望变法图强,“取西方之长,补我之短”,他提出变法口号,比后来的康、梁早二十年。这都可以见出他在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无论是蒲松龄的《聊斋》还是王韬《后聊斋》,他们的语言,对于今天的读者均构成了别无二致的阅读障碍,同样阻碍着今人顺利地解读他们的作品,这对于他们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惟其如此,才会有多种《聊斋》的白话选本畅行于世。由于种种原因,《后聊斋))还没有被广大读者所了解。甚至还身处“盲区”,因此,把《后聊斋》依据“信.达、雅”的标准,用流畅、优美的现代汉语翻译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以至能够读懂.欣赏《后聊斋》这部《聊斋》众多续书中的佼佼者,实在是一桩大有可为的善事。描写男欢女爱的篇什,在《后聊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里有从蒲翁那里一脉相承的花妖狐魅的故事,也有对充满歌舞声色的现实生活场景的描摹。鲁迅先生说它“鬼狐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就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它与《聊斋》在题材、风貌方面因作者、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的差异。王韬曾两度长期居住在上海这个后来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的浮华之地,非常熟悉这里的生活,尤其是他第二次长居沪上写作《后聊斋》时,已经饱经忧患,心萌退志,常以狭邪之游释愤消忧,与歌妓舞女交往甚多。他在部分作品中确实表现、反映了妓女悲惨的生活境遇,并对她们的不幸遭际表达了真切的同情。在书中,无论是鬼狐故事还是折射出现实生活光影声息的作品,男女恋情大都写得曲折动人,颇有蒲翁风致,有些还反映了封建制度造成的婚恋悲剧。《后聊斋》尽管不能与堪称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巅峰之作的((聊斋志异))比肩,但它在努力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疾苦的思想前提下,同样注重文本意义上的表达,笔法细腻,韵致绵绵,词彩清美,构思奇幻,幽幽荡漾着含蓄婉约的情致。作者在《自序1》中所称的“墨渖淋漓,时与泪痕狼藉相间”,确买能被我们真切体察、感悟到,而书中为数不少的诗词文赋,更为作品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