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保护管理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0)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0)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0)

定 价:¥69.00

作 者: 严耕 等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生态文明绿皮书
标 签: 环境保护管理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715109 出版时间: 2010-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49 字数: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是与自然和谐双赢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则是通过对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科技,在增进社会福祉的同时,实现生态健康、环境良好、资源节约,逐步化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必由之路;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必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促进作用。本书选择各省域为评价对象,对2005~2008年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作综合性评价。这在我国尚属首次。综合水平评价结果显示,北京、海南、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份在综合排名上位置领先,山西、甘肃、宁夏、贵州、内蒙古等省份的排名相对靠后;进步率分析结果显示,各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大多呈现进步态势,但生态活力退步的省份较多,仍有一半以上省份的环境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然而多数省份在协调程度方面进步明显,这预示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有望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类型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社会发达型、均衡发展型、生态优势型、相对均衡型、环境优势型和低度均衡型,不同类型的省份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可妄自菲薄。与以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地方性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不同,本项评价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各省份进行排名并作深度分析;二是对生态和环境进行了区分,突出生态系统活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划分;三是把协调程度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生态、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协调。

作者简介

  严耕,哲学学士、管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科技哲学学科林业史学科带着人。北京市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两次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2年获“宝钢优秀老师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长期从事科技发展对社会影响的研究,2000年前主要研究领域是系统哲学与网络文化,,2000年以后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即与导师合作出版专著《系统哲学》,其后独立撰写或国内外了人全作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网络伦理》、《终极市场——网络经济的来临》、《网络悖论》、《网络的意识形态节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思潮思考——现代西方思潮资料辑》、《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共4部)、《孩子上网错了吗》、《生态文明丛书》(共12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构建与文化资源》等。在《哲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总报告
一 各省评价结果
二 评价方法
三 年度进步率分析
四 类型分析
五 结论和建议
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现实
一 走向生态文明的历程
二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三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第二章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 可资借鉴的几种评价工具
二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三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统计方法
四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信息平台设计
第三章 国际比较
一 比较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生态活力比较
三 环境质量比较
四 社会发展比较
五 协调程度比较
第四章 相关性分析
一 二级指标相关性分析
二 三级指标相关性分析
三 人均GDP相关性分析
四 ECI与其他指数的关联度分析
五 相关性分析结论
第三部分 各省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第五章 社会发达型
一 北京
二 浙江
三 上海
四 天津
五 江苏
第六章 均衡发展型
一 海南
二 广东
三 福建
四 重庆
第七章 生态优势型
一 四川
二 吉林
三 江西
第八章 相对均衡型
一 辽宁
二 黑龙江
三 湖南
四 云南
五 山东
六 陕西
七 安徽
八 湖北
九 河南
第九章 环境优势型
一 广西
二 西藏
三 青海
第十章 低度均衡型
一 内蒙古
二 河北
三 贵州
四 新疆
五 山西
六 宁夏
七 甘肃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