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控制环境成本的国际背景
1.1.2 企业控制环境成本的国内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的主要概念的界定
1.5.1 生产者责任延伸
1.5.2 环境
1.5.3 环境成本
1.5.4 环境资产
1.5.5 环境负债
2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2.1 环境成本理论
2.1.1 国外的相关理论
2.1.2 国内的相关理论
2.1.3 环境成本理论国内外研究概况
2.2 环境成本的界定
2.2.1 国外研究成果
2.2.2 国内研究成果
2.2.3 环境成本界定国内外研究概况
2.3 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2.3.1 国际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2.3.2 国内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2.3.3 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国内外研究简述
2.4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2.4.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内涵
2.4.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环境成本控制的实践
3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相关的理论基础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企业控制环境成本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蕴涵着企业的环境责任
3.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制度安排
3.2 外部性理论
3.2.1 环境问题源于外部不经济性
3.2.2 外部成本内部化
3.2.3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
3.3 环境产权理论
3.3.1 环境的产权性质
3.3.2 环境产权的合理界定
3.3.3 产权关系下的环境成本控制
3.4 环境价值理论
3.4.1 基于效用价值论的环境价值观
3.4.2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环境价值观
3.5 企业伦理学理论
3.5.1 企业伦理要求绿色经营
3.5.2 企业生态伦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框架的构建
4.1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
4.1.1 企业控制环境成本并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4.1.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4.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4.2.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包括的基本要素
4.2.2 国外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经验
4.3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4.3.1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
4.3.2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原则
4.4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式
4.4.1 事后处理
4.4.2 事前规划
4.4.3 事中控制
4.4.4 事后处理与事前规划的比较
4.5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4.5.1 作业成本法
4.5.2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4.5.3 完全成本会计
4.6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4.6.1 建立环境成本控制中心
4.6.2 制定环境成本控制标准
4.6.3 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4.6.4 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
5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实选择
5.1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事前规划:产品工艺生态设计
5.1.1 产品工艺生态设计体现了生产者的行为责任
5.1.2 产品工艺生态设计的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5.1.3 产品工艺生态设计的主要环节
5.1.4 案例:HF发电的工艺流程生态设计
5.2 企业环境成本事中控制:清洁生产
5.2.1 清洁生产体现了生产者的管理责任
5.2.2 清洁生产与环境成本事中控制的关系
5.2.3 基于清洁生产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5.2.4 案例:昆山六丰机械清洁生产的成本效益分析
5.3 企业环境成本事后控制:环境成本审计
5.3.1 环境审计与环境成本审计的概念
5.3.2 环境成本审计体现了生产者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责任
5.3.3 环境成本审计的依据
5.3.4 环境成本审计的内容
5.3.5 环境成本审计的推行
5.3.6 环境成本信息鉴证
5.3.7 案例:日本富士通公司环境成本审计
6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
6.1 环境绩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
6.1.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程序
6.1.2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2 实证
6.2.1 企业基本情况
6.2.2 对HF发电的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7 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启示与建议
7.3.1 完善相关环境和会计法律法规
7.3.2 健全绿色税收法律体系
7.3.3 明晰界定环境资源产权
7.3.4 完善环境成本量化方法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