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背景、理论及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背景
第二节 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内涵
二、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第三节 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一、现代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二、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四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教育现代化的不同理解
二、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
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
四、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
第五节 教育现代化研究方法论
一、经济、社会现代化研究方法的借鉴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教育现代化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
一、教育改革继续深化
二、国际化趋势逐渐显现
三、大众化进程日益推进
四、信息技术应用日新月异
五、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
六、多元化办学逐步完善
七、市场机制逐步引人
第二节 国际教育发展的指标比较研究
一、国际主要教育指标体系概述
二、国际主要教育指标体系的特点分析
三、国际主要教育指标体系的启示
第三节 国际教育发展的策略比较研究
一、制定教育发展规划
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三、完善教育考核机制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第三章 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及指标体系
第一节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界定
一、指标与教育指标
二、教育现代化指标的种类
第二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制
一、制定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时要着重把握的三大关系
二、国内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
三、CIPP模式的引入
四、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制的过程
第三节 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内容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结构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内容
第四章 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2000—2007)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
二、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
一、教育发展水平
二、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
第三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进程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二、中小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三、中小学生师比
四、中小学建网率
五、高等教育中外国留学生比例
六、成人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比例
七、初中阶段净入学率
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九、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十、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五章 中国教育现代化区域进程(2000—2007)
第一节 教育现代化区域比较
一、行政区域划分
二、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区域比较
第二节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比较
一、2003年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比较
二、2004年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比较
三、2005年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比较
四、2006年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比较
五、2007年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比较
六、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综合比较
第三节 各省(市、自治区)核心指标排名
一、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
二、中小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三、中小学生师比
四、高校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
五、中小学生机比
六、中小学建网率
七、高等教育中外国留学生比例
八、成人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比例
九、初中阶段净入学率
十、6岁及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四节 我国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一、北京地区教育现代化探索
二、上海地区教育现代化探索
三、天津地区教育现代化探索
四、江苏地区教育现代化探索
五、浙江地区教育现代化探索
六、深圳地区教育现代化探索
七、若干结论
第六章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未来之路
第一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一、主要特点
二、基本经验
第二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从观念来看,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有待深入
二、从教育的区域发展和布局来看,存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中西部教育落后的现象
三、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来看,效益有待提高
四、从教育的质量与评价体系来看,在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方面依然有待努力
五、从教育现代化的外部环境来看,家庭、社区、传媒教育资源与学校的整合力度不够
第三节 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策略
一、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提高对教育的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投入的效益,为推进现代化提供经费保障
三、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合理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四、营造有利于教育现代化推进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附录
附录一 数据库架构设计与开发
附录二 数据注释
附录三 省(市、自治区)核心指标数据及现代化实现程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