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教育历程及反思(代序)/朱永新
导言:应该客观、合理、真实、诚恳地反思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调查
上编
1.教育部关于l951年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学校的总结报告(1951年l2月26日)
附评论:应该注重国家教育权的确立及相关政策的把握
2.关于全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情况和今后方针、任务的报告
——张奚若部长在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上的报告(1953年9月28日)
附评论:抓好师范教育是新中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3.高等教育部关于l953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的总结报告(1954年1月15日)
附评论:高等教育的调整与发展需要积极和务实的精神
4.教育部关于视察东北师范大学函授教育的报告(1954年8月)
附评论:运用新教育传播技术和方法帮助教师在职学习和发展的有益尝试
5.广东省委关于在初中增加农业课程问题的报告(1955年)
附评论:应关注地方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因地制宜问题
6.教育部党组关于逐步取消各地干部子女学校的报告(1955年)
附评论:应该认真反思我国“重点学校”的作用问题
7.东北三省教育厅联合视察组对东北三省工农业余教育工作的视察报告(1956年)
附评论:应重视民众学习活动与非正规教育的价值
8.江苏省教育厅党组、共青团江苏省委关于赣榆县夹山农业中学的情况的调查报告(1959年)
附评论:值得关注的半工半读、社校合一的农村教育模式
9.山西省委关于在全省推广万荣县注音扫盲经验、争取在1960年使山西成为无盲省向中央的报告(1960年)
附评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巨大潜力蕴藏在基层和民众之中
10.教育部工作组关于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小学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1960年)
附评论: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有科学实验做基础
11.河南省文委工作组关于登封县大金店公社小学工作情况和问题的调查报告(节录,1963年)
附评论:要切实了解农民子女和农村学校如何发展的实际问题
12.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1964年)
附评论: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学习效率并不相互抵触
13.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报告(1964年)
附评论:在农村办好中小学必须调动全社会尤其是本地区的力量
14.高等教育部党组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办法等几个问题的检查报告(1964年)
附评论:高校教师评估的政策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
15.从卜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调查报告,1968年)
附评论:应该从工厂技术创新的角度反观我们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
16.“土专家”和农业教育革命
——江苏省靖江县的调查报告(1968年)
附评论:要重视本土资源的价值,为农村培养真诚和有用的人才
17.“厂办校。两挂钩”
——甘肃省兰州市关于城市中学走工厂办校道路的调查报告(1969年)
附评论:应该认真反思厂办学校的价值和问题.
18.搞好中等技术学校的教育革命(调查报告,1969年8月7日)
附评论:中等技术学校如何办的问题还需继续搞清楚
19.小将上讲台
——北京市草场地中学在教育革命中的一项创举(调查报告,1969年)
附评论:基于现实问题的教育改革在畸形的环境中也必然会走形
20.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应届毕业生的情况报告(1970年)
附评论:特殊时期高校毕业生的评价与分配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21.改造学校教育阵地的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关于北京市香厂路小学工农兵讲师团的调查报告(1970年)
附评论:社会人士参与学校办学的思想仍有价值
22.用革命大批判改造文科大学
——复旦大学“五·七”文科试点班的调查报告(1971年6月)
附评论:高校文科教学研究的目标应是什么?
23.国务院办公室关于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住房情况的调查报告(节录,1972年)
附评论:要明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
24.一所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大学
——辽宁农学院朝阳分院教育革命调查(1973年11月28日)
附评论:农学院的办学应考虑职业性特点和为地方服务的目标
25.清华大学关于教育革命大辩论的情况报告(1975年)
附评论:反面教材也有教育作用
上编后记
下编
26.职业高中教学模式新探
——关于北京市海淀中学改革探索的调查(1988年)
27.发扬传统不断进取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改革经验考察(1989~1990年)
28.扎根基层,事半功倍
——吕敬先小学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调研(1990年)
29.高校教学科研要为地方发展服务
——重庆三峡学院调研(1999年)
30.抓教师素质,促教育改革
——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调研(2000年)
31.综合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
——通化市东昌区教改模式考察(2000年)
32.安徽省绩溪县教育调(2002年)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