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存在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1.3.2 电子政务内外网安全
1.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与平台
1.3.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思路
1.5 概念界定
1.5.1 信息
1.5.2 信息安全
1.5.3 信息安全保障
1.5.4 信息系统
1.5.5 信息系统安全
1.5.6 电子政务系统
1.6 章节安排
1.7 创新之处
2.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特点
2.1.1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
2.1.2 电子政务总体架构
2.1.3 电子政务安全的目标
2.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框架
2.2.1 电子政务经典模型
2.2.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区域划分
2.2.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划分
2.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2.3.1 风险管理概述
2.3.2 风险管理标准与模型
2.3.3 风险管理实践
2.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4.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
2.4.2 风险评估方法
2.4.3 风险评估过程
2.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
2.5.1 密码技术
2.5.2 防病毒
2.5.3 防火墙
2.5.4 PKI与PMI
2.5.5 入侵检测
2.5.6 漏洞扫描
2.5.7 VPN
2.5.8 数据保护
2.6 本章小结
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架构设计
3.1 信息安全攻防对抗
3.1.1 信息对抗
3.1.2 信息对抗的不对称性
3.1.3 攻击与防御的关系
3.1.4 攻击技术与防御技术
3.1.5 防御技术与攻击技术
3.2 信息安全攻防过程分析
3.2.1 攻防对抗过程分析
3.2.2 攻击行为过程分析
3.2.3 防御行为过程分析
3.3 可生存性理论
3.3.1 可生存性的定义
3.3.2 可生存性系统的特征
3.3.3 可生存性的网络信息系统
3.3.4 可生存性技术
3.4 博弈攻防模型
3.4.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3.4.2 攻防博弈的相关研究
3.4.3 信息安全攻防的博弈分析
3.4.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攻防博弈模型
3.5 本章小结
4.信息安全攻防互动策略
4.1 互动策略框架
4.2 网络攻击发生前的策略
4.2.1 安全投资的策略
4.2.2 安全管理的策略
4.3 网络攻击过程中的策略
4.3.1 攻击策略分析
4.3.2 防御策略分析
4.4 网络攻击发生后的策略
4.4.1 应急响应
4.4.2 备份恢复
4.4.3 总结学习
4.5 本章小结
5.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配置
5.1 多属性决策方法评述
5.1.1 多属性决策理论
5.1.2 多属性决策求解过程
5.1.3 信息安全决策的相关研究
5.2 信息安全决策的总体框架
5.2.1 基本假设
5.2.2 安全决策问题描述
5.2.3 安全决策的总体框架
5.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5.3.1 风险识别
5.3.2 风险赋值
5.3.3 险排序
5.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决策
5.4.1 安全技术备选方案
5.4.2 安全方案有效性
5.4.3 安全技术排序
5.4.4 多维安全防御策略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注释表
附录2 国外有关安全漏洞分类一览表
附录3 国外有关安全攻击分类一览表
附录4 国家网络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图
附录5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结构
附录6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