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七则
我终于拿起了笔——本书的缘起和性质
一、混血儿结构
二、意大利风格的咖啡屋
三、阿拉是上海人
四、俄罗斯问题专家汪之成教授
五、我见到的最后一对白俄夫妇
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七、交待一些大背景和基本的历史事实
八、逻辑与存在
拉丽莎,你在哪儿?——卜海莫里哀路—栋带阁楼的房子
一、《新闻报》上一则小广告
二、师生第一次见面
三、失眠之夜和《少女的祈祷》
四、第一堂俄文课
五、《六月船歌》
六、拉丽莎的三封信
七、《春天奏鸣曲》
八、《怀乡诗集》引起的巨大反响
九、刘一平给拉丽莎的信
十、“小小咖啡屋”
十一、拉丽莎住院
十二、写情书是恋爱最高方式
十三、贝多芬的《公爵钢琴三重奏》
十四、刘一平同加夫纳将军成了朋友
十五、将军的盛情邀请
十六、散步中的拉丽莎和刘一平
十七、1939年新年
十八、出乎意料
十九、色情狂维克多
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十一、又泡“小小咖啡屋”
二十二、复课
二十三、浙江乌镇
二十四、娜塔莎的婚礼
二十五、天意
二十六、墓前对话
二十七、阿诺维茨基的苦恼
二十八、关心欧洲局势的拉丽莎
二十九、从俄国话剧到世界悲剧文学史
三十、吉卜赛女人的预言
三十一、1940年元旦
三十二、共度“帕斯哈”节日
三十三、拉丽莎体验养蚕
三十四、走近上海老百姓生活
三十五、《乘着歌声的翅膀》
三十六、共同在戏剧上狠下功夫
三十七、决定命运的1941年——拉丽莎的内心是个“拔河赛”的赛场
三十八、大银行家的女儿李琴娜
三十九、最后一课和最后的三重奏
四十、没有了拉丽莎的上海
四十一、走上抗日前线
四十二、“来往天地间,人皆有别离”
四十三、赴美留学
四十四、拉丽莎,你在哪儿?
四十五、话分两头
四十六、拉丽莎在镇上当老师
四十七、判刑10年
四十八、牧羊女
四十九、乡村女教师
五十、俄罗斯的历史画了个圆圈
五十一、壁炉前的回忆与思考
五十二、西风残照千里孤坟
漂浮,命运——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