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成都平原的地缘文化形态
第一节 成都平原的地缘文化形态
一、“外缘屏障”,自然地理天然屏障
二、“内缘环抱”,广义的成都平原
第二节 “天府陆海”:自然向人生成
一、“天府陆海”的两种阐释
二、“自然向人生成”
第三节 地缘文化的“源”与“流”
一、江源文明
二、精神方式的符号载体
三、古代地缘政治格局
第四节 历史文化资源的两种符号形态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符号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符号
三、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符号
第五节 飞鸟跨平原:符号赋形与意义象征
第二章 古蜀神话,言语背后的语言
第一节 古蜀神话,作为文化语言表意
一、叙事中心的转变
二、神话言语背后的神话语言
三、神话意义的解读
第二节 “杜宇化鹃”,神话思维的转换演绎
一、“杜宇化鹃”的衍变
二、不同版本神话语言的比较
三、神话思维的转换
第三节 文化代码中的神话意义
一、“杜鹃泣血”和“现代救赎”
二、神话创意
第三章 溯洄从之,心随江水,水从心
第一节 都江堰——古老水利工程符号系统的当代意义
一、人化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资质
二、切分与分节 ,符号的“意指意义”
三、“费省、效宏”,“功能符号”的价值意义
四、功能符号的结构层次与动态流程特征
第二节 “‘壅江作堋’,分四六、平潦旱”——符号元素之一:鱼嘴分水堤
一、“堋”——鱼嘴分水堤,最具核心功能价值的符号元素
二、鱼嘴分水堤大修周期的历时分析
三、鱼嘴分水堤“取水与排沙”的聚合选择
四、鱼嘴分水堤在江流中定位设置的历时分析
第三节 “深淘滩、低作堰”,溢洪排沙除隐患——符号元素之二:飞沙堰
一、飞沙堰的符号所指及实用功能
二、飞沙堰的符号聚合对应
三、不等价聚合对应:“深淘滩,低作堰”对应“春汛后”的泄洪排沙
第四节 “离堆引流灌沃野”——符号元素之三:“宝瓶口”
一、“宝瓶口”与“离堆”能指的成因
二、“宝瓶口”功能符号的所指意义
第五节 “心随江水,水从心”——“道法自然”的当代表意象征体系
一、两种文化形态的文化代码指涉
二、所指内涵表意象征之一: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三、所指内涵表意象征之二:水善利万物,水亦可从“心”
四、文化符号意指意义与文化产业创意
五、“生态本位”保护和创意延伸
第四章 碧草春色,蜀汉千秋英雄气
第一节 赋名昭烈庙,千秋颂武侯
一、庙堂礼制的符号象征
二、民间愿景的意指颠覆
三、诗词咏叹的缘起
四、托咏碧草英雄心
第二节 宏观文本性符号——“内涵符号系统”
一、文化形态结构与“内涵符号意指
二、“内涵指符”包容的多个“外延符号系统
三、“外延符号”意指系统:复合结构体系
第三节 基本符号单位的结构形态层次分析
一、外围符号元素结构
二、中心符号元素结构的阐释
第四节 内涵符号系统的所指:“蜀汉英雄气”
一、历史英雄与文化英灵
二、“蜀汉英雄气”的现代性再生
第五节 “锦里”,蜀汉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意
一、扩展外延符号,赋予增值意义
二、传统世俗文化符号的现代性复现
三、“游喜神方”:意义的增值与嬗变
第五章 唐音流韵,永陵伎乐承文华
第一节 永陵,前蜀王朝的余韵流风
一、承盛唐遗风的王朝
二、永陵地宫:“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节 24幅石刻深浮雕伎乐的符号象征体系
一、棺床的形制与结构
二、舞伎形制符号象征
三、乐伎形制符号象征
四、乐器配置结构
……
第六章 诗人流寓,月白风清祎草堂
第七章 丽质崇高,江楼诗魂锦水云
参考文献资料要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