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育各级教育除旧布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高等教育的接管与改造

除旧布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高等教育的接管与改造

除旧布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高等教育的接管与改造

定 价:¥36.00

作 者: 刘颖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教育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090375 出版时间: 2010-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字数:  

内容简介

  教育是传承文化和文明的主要载体,教育的变革涉及文化的变迁及社会变迁、制度变迁等。教育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育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自强道路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将救亡图存寄希望于教育,因而教育问题是知识分子、政治家都非常关注的事情。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也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也都与兴办学校、发展教育有关。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中共与中国高等教育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与高校的一批知识分子和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国的高校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中共领导的一些学生运动,也是中共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同时,中共也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随着中共政策的不断变化,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曲折历程。中共在对待教育问题上的正确与失误,与它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认识与处理有直接关系,这中间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文化教育问题的研究,都是从事教育史的教育研究者在辛勤耕耘,而大多数党史、国史研究者却忽略了文化教育这一条考察线索。从研究视角来看,从事党史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视角是不同的。后者更关注教育本身的发展、内部各个结构的运行,总结教育发展的规律。而党史研究的目的不在探求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而是通过考察教育这一切入点,研究中国共产党。在现有的中共党史、国史类研究成果里有论述到党与文化教育的关系等相关问题,但是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

作者简介

  刘颖,女,安徽人,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2002年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遗产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简要考察
一、国民政府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国民政府高等教育的实施及实践中的通才教育
三、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四、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弊端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高等教育发展回顾
一、革命根据地的高等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革命根据地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
三、革命根据地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与不足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接管与改造高等教育的思考及决策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格局的酝酿
一、“教育为工农服务
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第二节 接管与改造高等教育具体操作的部署
一、缓步进行
二、有先有后
三、新旧区别对待
四、公私统筹兼顾
第三节 接管与改造高等教育内容的思考
一、领导关系问题
二、师资问题
三、课程问题
四、教材问题
第四节 接管与改造高等教育思想的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思想
二、苏联高等教育建设的经验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实践
四、党外人士的建设性意见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接管与改造高等教育的实践
第一节 接管与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一、机构设置
二、调查研究
三、宣传动员
四、干部整顿
第二节 旧教育思想的批判
一、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批判
二、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批判
第三节 高校师生思想改造运动
一、前期的思想学习运动
二、后期的思想改造运动
第四节 院系调整:接管与改造高等教育的完成
一、院系调整的序曲
二、院系调整的争议
三、院系调整的实施
第四章 中共接管与改造中国高等教育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公立大学的接管与改造:清华大学的个案
一、 清华大学的护校活动
二、中共对清华大学的接收
三、中共对清华大学的改造
四、中共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二节 私立大学的接管与改造:辅仁大学的个案
一、中共对接管与改造私立大学的认识
二、中共接管与改造辅仁大学的实践
第三节 新型大学的创建:中国人民大学的诞生
一、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前的筹备工作
二、中国人民大学的诞生
三、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的社会反响
第五章 中共接管与改造后的中国高等教育
第一节 中国高等学校的新面貌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高校的确立
二、新教育思想在中国高校的落实
三、中国高校结构的变动
四、中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五、中国高校社会功能的变化
六、中国高校招生理念的转变
七、学校个体的新变化
第二节 中国高校教师的新命运
一、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重组
二、高校教师思想的转变
三、高校教师社会地位的变化
四、高校教师的人生转轨
第三节 中国高校学生的新起点
一、大学生群体新观念的形成
二、大学生构成成分的改变
三、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四、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