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长期的中西方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训练,采用了多种方法,在长期、深入和多频次的对江村的田野作业基础上,以“互惠、社会支持和社会创造”为主题词,结合中国的关系、面子、人情,尤其是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和民间的“礼尚往来”的用法基础上,打造了一个“礼尚-往来”(lishang-wanglai concept)的概念工具。它涵盖赠与性、表达性、工具性和否定性等往来的形式以及道德判断、人类感情、理性算计和信仰因素等交往原则,整合了静态模型和动态网络。作者还提出了社会创造是“礼尚-往来”的深层动力的观点。本书是把中国社会文化的核心问题——“关系”的深度的、全方位的研究成果融人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大厦的一个尝试。同时,也为建立“中国社会学”和“中国人类学”提供了一个理论范式。虽然“礼尚-往来”概念产生于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但本书有助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社会政策、国际关系、发展理论、中国研究等学科的学者,以及政府和非政府的政策研究、顾问咨询和海内外各界人士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社会各种现象和关系的变化及其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