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论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19-1943)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19-1943)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19-1943)

定 价:¥50.00

作 者: 王占仁 著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政治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7330243 出版时间: 2010-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81 字数:  

内容简介

  在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借鉴的基础上,本书调整了整体研究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对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做全面准确的整体评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看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细化研究。在整体研究思路指导下,立足于“面上系统全面、点上突破创新”。

作者简介

暂缺《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19-1943)》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研究现状与意义
二、主要内容与创新
三、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
一、共产国际、联共(布)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宣传
(一)关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二)关于发展和推广马克思主义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
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一)关于对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对中国革命的援助
(二)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
(三)关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禁锢和组织控制
(四)关于意识形态的同宗同源与革命利益之争
(五)关于遵义会议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五)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系
(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七)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形式
(八)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反倾向性斗争
第二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社会革命理论中国化
一、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影响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思想
(二)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关系的思想
(三)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掌握领导权的思想
(四)关于东方革命历史特点的思想
(五)关于民族殖民地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思想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左”倾错误
(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三次“左”倾错误的总体评价
(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三次“左”倾错误的制度根源
(三)三次“左”倾错误的思想方法问题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科学内涵与理论价值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科学内涵
(二)“五个道路”的关系辨析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价值
第三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革命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
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两次国共合作
(一)共产国际、联共(布)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右倾错误
(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两次国共合作的评价
二、中国革命“三阶段论”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左”倾关门主义
(一)中俄革命的简单类比与“三阶段论”
(二)“左”倾关门主义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三)“左”倾关门主义的终结与反思
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毛泽东革命统一战线理论比较研究
(一)关于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关于工农联盟与统一战线的关系
(三)关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联盟
(四)关于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五)关于对待各派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和基本原则
第四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武装斗争理论中国化
一、共产国际、联共(布)“第三时期”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军事上的进攻路线
(一)两种截然不同的“第三时期”理论
(二)两个不断升级的军事进攻路线
(三)“第三时期”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军事进攻路线的终结
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上的城市中心论
(一)“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判断标准
(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城市中心论
(三)毛泽东对城市中心论的批判与反思
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对武装斗争的认识
(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理论价值
第五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思想原则与中国共产党的根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建党的基本原理
(二)列宁的完整建党学说
(三)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根基
二、共产国际“布尔什维克化”方针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一)从“唯成份论”到思想建党
(二)从教条主义到三大作风建设
(三)从偏重集中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
(四)从宗派主义到“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
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二)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根本的首要任务
(三)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最终确立
(一)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面临来自党内的严峻挑战
(二)共产国际在毛泽东战胜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中的作用
(三)共产国际在毛泽东战胜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的作用
(四)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最终确立
二、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双向互动
  (一)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需要升华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双向互动
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经验
(一)要有一个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和卓越领导人来独立自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二)要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殊国情紧密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三)要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修正错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四)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五)要反对教条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历史特点
(六)要走自己的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毛泽东论共产国际
一、关于共产国际的历史地位
二、关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三、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宝贵的历史启迪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