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既判力及其主观范围
一、既判力的概念、条件和作用范围
(一)既判力的概念
(二)既判力的条件
(三)既判力的作用范围
二、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界定
(一)既判力主观范围的内涵
(二)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特征
(三)既判力主观范围的界限
三、既判力主观范围与判决其他效力主观范围
(一)反射效的主观范围
(二)参加效力的主观范围
(三)形成力的主观范围
四、既判力主观范围的价值分析
(一)确保、提高国家审判权的权威性
(二)程序安定性要求
(三)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四)阻止、防止纠缠性诉讼
(五)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和落实
(六)良好法律秩序的确立
第二章 既判力的相对性与对世性
一、既判力的相对性
(一)既判力相对性的含义
(二)既判力相对性的依据
(三)实体当事人、诉讼当事人和判决当事人
(四)当事人的范围
(五)当事人的确定
二、既判力的对世性
(一)对世性的内涵
(二)对世性的本质
(三)对世性的判决种类
(四)对世性的正当化
第三章 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一、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一)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含义
(二)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法理基础
(三)外国有关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规定
(四)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类型分析
二、特定继受人与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
(一)基准时点前特定继受人与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
(二)基准时点后特定继受人与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
三、被担当人与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
(一)诉讼担当
(二)既判力向被担当人的扩张
(三)我国诉讼担当法律规定的分析与完善
四、请求标的物占有人与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
(一)直接占有人与间接占有人
(二)自主占有人与辅助占有人
(三)因虚假转让而占有请求标的物的人
(四)我国请求标的物占有人制度的完善
第四章 既判力主观范围与执行力主观范围的交错
一、执行力主观范围的界定
(一)执行力主观范围的内涵
(二)执行力主观范围与既判力主观范围
(三)执行力主观范围的界限
二、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一)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正当性
(二)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条件
(三)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分类
(四)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对象及其确定
(五)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程序救济
三、执行当事人的变更
(一)执行当事人变更的界定
(二)执行当事人变更的类型分析
(三)执行当事人变更与执行力的主观扩张
(四)执行当事人变更存在的问题
(五)执行当事人变更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 既判力、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类型化分析
一、公司诉讼判决效力的主观范围扩张
(一)公司诉讼之判决的对世效力
(二)执行力向被执行人(公司)的股东扩张
二、身份关系诉讼判决效力的主观范围扩张
(一)身份关系诉讼判决的对世效力
(二)执行力向债务人之配偶扩张
三、被代位人与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
(一)代位诉讼之诉讼标的
(二)代位诉讼与诉讼担当
(三)代位诉讼系属中债务人起诉问题
(四)代位诉讼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五)我国代位诉讼制度的完善
四、诉讼系属后单纯受让诉讼标的物的人
与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
(一)单纯受让诉讼标的物的人
(二)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阻却
(三)执行异议之诉的救济
五、判决确认权利的受让人与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
(一)判决确认权利的转让
(二)权利受让人的适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