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古籍/国学国学入门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定 价:¥35.00

作 者: 季羡林 口述,蔡德贵 整理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化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1351277 出版时间: 2010-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31 字数:  

内容简介

  2008年“书画门”事件发生后,国学大师季羡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一次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私生活”。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常年住在三〇一医院的特殊环境中,人门无法真正走近季羡林,也无法真正的了解他、认识他,他的人生、他的经历也就充满了众说纷纭的“谜团”。为了回顾自己的百年人生,给世人一个最终的交代,季羡林先生亲自致信温家宝总理,要求调山东大学蔡德贵教授做自己的学术助手,协助自己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自2008年10月13日开始,直到季羡林先生去世前的2009年6月16日,蔡德贵教授协助季羡林先生进行口述历史的工作,先后进行口述录音75次,这是年近百岁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首次系统的、全面的、客观的、真实的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首次详细讲述家庭生活中与婶母、夫人彭德华相处的细节,留德期间与伊姆加德的交往经过,以及任教北大后被北大校花的妹妹追求的种种经历,以及人们非常关注的与前后几位秘书的交往经过,皆为首次披露。凡此种种,皆为一位百岁老人在人生最后阶段最真实感情的流露。而书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也可谓前所未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郭沫若、胡乔木、乔冠华、胡也频、丁玲、沈从文、郑振铎、林庚、吴组缃、老舍、梁漱溟、彭德怀、胡适、傅斯年、汤用彤、钱钟书、金克木、冯友兰所有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季羡林先生或为领袖、或为师长、或为同学、或为同事,凡此种种,皆可以从季羡林先生的口述中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众多历史人物的奇闻轶事,或可成为近现代史中不可多得的增补。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后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任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职。在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译有印度史诗巨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出版《阅世心语》、《忆往述怀》、《志虑心物》、《贤行润身》等。其他责任者简介:蔡德贵,1945年7月生,山东招远人。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巴哈伊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研究》主编,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十大思想家》(与刘宗贤合著)、《阿拉伯哲学史》、《秦汉齐学》(与丁冠之合著)、《沙漠里的沉思一阿拉伯人的宗教和哲学》、《修身之道》、《中国哲学流行曲》、《道统文化新编》(合著)、《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主编和主要作者)、《当代新兴巴哈伊教研究》、《季羡林传》、《季羡林师友录》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主编有《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五卷、《阿拉伯近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家词典》、《东方思想宝库》、《中国儒学年鉴》等。

图书目录

第一次口述(2008年10月13日上午7∶00~8∶30)
第二次口述(2008年10月14日上午7∶00~8∶30)
第三次口述(2008年10月16日上午9∶40~10∶40)
第四次口述(2008年10月16日下午4∶00~5∶10)
第五次口述(2008年10月17日上午10∶00~11∶00)
第六次口述(2008年10月23日上午9∶50~11∶00)
第八次口述(2008年10月25日上午10∶30~11∶20)46
第九次口述(2008年10月27日下午3∶50~5∶10)
第十次口述(2008年10月29日下午3∶50~5∶10)
第十一次口述(2008年10月31日下午3∶50~4∶40)
第十二次口述(2008年11月1日下午4∶00~5∶00)
第十三次口述(2008年11月7日上午)
第十四次口述(2008年11月7日下午4∶00~5∶00)
第十五次口述(2008年11月10日下午4∶30~5∶10)
第十六次口述(2008年11月11日下午3∶40~5∶00)
第十七次口述(2008年11月12日下午3∶40~5∶20)
第十八次口述(2008年11月13日下午3∶50~5∶10)
第十九次口述(2008年11月17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次口述(2008年11月19日下午3∶50~5∶10)
第二十一次口述(2008年11月20日下午)
第二十二次口述(2008年11月21日下午)
第二十三次口述(2008年11月24日下午3∶50~5∶00)
第二十四次口述(2008年11月25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五次口述(2008年11月26日下午4∶00~5∶30)
第二十六次口述(2008年11月28日下午3∶30~5∶10)
第二十七次口述(2008年11月30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八次口述(2008年12月1日下午4∶00~5∶00)
第二十九次口述(2008年12月2日下午3∶20~4∶30)
第三十次口述(2008年12月3日下午3∶00~4∶00)
第三十一次口述(2008年12月4日下午3∶00~5∶00)
第三十二次口述(2008年12月5日下午3∶00~4∶00)
第三十三次口述(2008年12月6日下午4∶00~5∶00)
第三十五次口述(2008年12月9日下午3∶00~4∶30)
第三十六次口述(2008年12月10日下午3∶00~4∶30)
第三十八次口述(2009年1月28日下午2∶45~5∶00)
第三十九次口述(2009年2月1日下午4∶30~5∶10)
第四十次口述(2009年2月2日下午3∶00~5∶00)
第四十一次口述(2009年2月3日下午3∶20~5∶00)
第四十二次口述(2009年2月5日下午2∶40~4∶30)
第四十三次口述(2009年2月6日下午2∶40~5∶00)
第四十四次口述(2009年2月7日下午3∶00~4∶30)
第四十五次口述(2009年2月9日下午)
第四十六次口述(2009年2月10日下午)
第四十七次口述(2009年2月12日下午3∶00~5∶00)
第四十八次口述(2009年2月16日下午3∶00~4∶30)
第四十九次口述(2009年2月17日下午3∶20~4∶30)
第五十次口述(2009年2月18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一次口述(2009年2月19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二次口述(2009年2月20日下午2∶30~4∶30)
第五十三次口述(2009年2月21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四次口述(2009年2月23日下午3∶30~4∶20)
第五十五次口述(2009年2月24日下午3∶30~4∶20)
第五十六次口述(2009年3月12日下午)
第五十七次口述(2009年3月14日下午2∶30~4∶30)
第五十八次口述(2009年3月15日下午2∶40~4∶30)
第五十九次口述(2009年3月16日下午2∶40~4∶30)
第六十次口述(2009年3月17日下午3∶30~4∶30)
第六十一次口述(2009年3月18日下午2∶00~4∶30)
第六十二次口述(2009年3月19日下午2∶05~4∶30)
第六十三次口述(2009年3月20日下午2∶10~4∶30)
第六十四次口述(2009年4月18日下午2∶30~4∶00)
第六十五次口述(2009年4月20日下午2∶20~4∶10)
第六十六次口述(2009年4月23日下午2∶30~4∶00)
第六十七次口述(2009年4月24日下午2∶20~5∶00)
第六十八次口述(2009年4月25日下午2∶30~4∶30)
第六十九次口述(2009年6月11日下午)
第七十次口述(2009年6月12日下午)
第七十二次口述(2009年6月14日下午)
第七十三次口述(2009年6月15日下午)
第七十四次口述(2009年6月16日下午)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