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定 价:¥28.00

作 者: 卞绍斌 著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9052221 出版时间: 2010-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字数:  

内容简介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是《马克思的“社会”概念》的中心任务。在考察学界关于这一概念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一方面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着重在现代性问题语境中呈现这一概念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马克思的“社会”概念》认为,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以及经由这一概念所确立的新哲学观念,直接应对的是现代性状况下“个体主体”与“社会共同体”分裂这一重大现实课题,试图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的“社会”概念》还自觉地与当代政治哲学思潮进行批判性对话,在比较研究中开拓规范论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空间。

作者简介

  卞绍斌,男,l975年10月生,江苏灌云人。1 998年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经济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7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赴加拿大皇后大学哲学系访学一年;2008年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空军航空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学术取向是:以当代道德和政治论争的重大问题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语境中探寻社会正义与现代认同的规范基础,考察公共生活建构的价值路径,以期在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领域作出理论创新。近年来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和参与多项学术研究课题。

图书目录

导论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第一节 被误读的马克思“社会”概念
 第二节 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种种诘难
 第三节 解读马克思“社会”概念遵循的基本理路
第一章 现代性的反省与理解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根本出发点
 第一节 “神圣形象”的消解:马克思的现代性体验及其辩证立场
 第二节 反现代性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定位
第二章 重建公共生活: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指向
 第一节 个体与共同体的分裂:现代性课题与黑格尔的解决路径
 第二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与社会理论的批判
 第三节 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马克思与现代公共生活的重构
 第四节 探询马克思“社会”概念公共性内涵的当代意义
第三章 寻求社会解放的存在论价值旨趣
 第一节 解放何以可能:现代性问题的存在论追问
 第二节 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
 第三节 生活世界批判与解放的世俗基础
 第四节 把人的世界还给人:社会解放的理想图景
第四章 社会生活的实践特质与实践的社会规范内涵
 第一节 实践哲学转向与现代生活的重新审视
 第二节 理论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概念
 第三节 颠覆传统形而上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第四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规范内涵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命运及其永恒正义的瓦解
 第一节 历史的终结:现代性状况与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境遇
 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性的前提批判
 第三节 多元与异质: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理论指向与当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