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理论法学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

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

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

定 价:¥35.00

作 者: 邓勇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理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808387 出版时间: 2010-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432 字数:  

内容简介

  《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兼析古人法律生活中的"情理"模式》从生活视角、全面视角、意义系统视角出发,围绕“古代法律的文化精神如何使得中华法系稳定长久存在”这一理论问题,阐明了中华法系的光辉源泉或意义系统,力图重现古老东方治平天下的良法美意。作者认为,中华法系上求天道天理、下体人情民心,得到了当时社会上下的广泛尊重和真实仰信,尽管有各种负面因素的强劲影响,其以情理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还是能够不断地引导人们向善和向上。

作者简介

  邓勇,1977年2月生,湖南省武冈市人,法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信奉中国文化,敬畏古今圣贤,涉猎心性之学,志求文化精髓,研究传统法文化、法律文化学。1996~2009年就读于吉林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所学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法、法律史、法理学。主要作品有:“论中国古代法律生活中的‘情理场’”(载2004年《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意义与两种反思”(载2006年《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思维路径探析”(载邓正来主编:《法律与中国》2006年第5卷)、“理论研究中对‘规范认识’的突破”(载邓正来主编:《知识与法律》2007年第2辑)、“‘儒治’与‘法治’的法文化解读”(载韩国期刊《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53辑)、“论中国古代法律的‘情理’模式及其文化意义”(载2008年韩国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等。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主题和预期目的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1.3 研究思路
1.4 概念范畴的基本交代及其层级关系
第2章 中华法系意义系统的理论渊源与文化意蕴
2.1 中华法系的文化精神概说
2.2 对古代法律精神的既有研究及其局限
2.3 情理阐析论:统一阐释中华法系的光明方向
第3章 古人法律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和分析单元
3.1 古人法律生活中的常见因素
3.2 “天理”、“国法”、“人情”之间的模糊关系
3.3 古代法律分析单元的明确界定
第4章 情理精神的立体深广阐释
4.1 对情理精神的四种研究路径
4.2 综合路径与情理模式的提出
4.3 关于“情理模式”的几点说明
第5章 中华法系的基本结构
5.1 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式及其背后
5.2 中层要素与深层要素
5.3 中华法系的基本结构
第6章 情理模式的内容:中华法系的中层与深层
6.1 三类运行中的情理流动
6.2 情理模式的内部关系
第7章 情理精神的运行轨迹与深浅层次
7.1 古代法律的情理、情理精神:“情”与“理”的融合
7.2 情理精神的运行轨迹
7.3 情理能力的深浅程度与养成方式
第8章 情理精神与中华法系的意义系统
8.1 中华法系的价值导向:向善与趋归天道天理
8.2 中华法系的总体原则:“仁义(善良)面前人人平等”
8.3 中华法系和谐圆融的意义系统
第9章 结语:本书结论和情理模式的研究展望
附录:三简图一表格
附图一:中华法系基本结构简图
附图二:情理模式内部关系简图
附图三:情理精神运行轨迹——情理曲线
附表:情理、仁义的层级性与治理效果优劣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