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共享性增长理论、可持续旅游理论、旅游乘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社区参与理论,全面考察国内外通过发展旅游消除贫困的实践,进一步明晰了贫困、旅游扶贫、PPT、ST-EP的概念;首次提出了扶贫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即“以扶贫为导向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它以贫困人口的持续获益和发展为目标,以可持续旅游为基石,以机制构建为核心,是一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实用工具”。对如何发展扶贫旅游,分别从扶贫旅游作用原理、扶贫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系统、扶贫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与阐述,并明确发展扶贫旅游的核心在于构建扶贫旅游的发展模式与机制。这也是《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前3章的主要内容。《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选择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区,主要基于以下3个方面考虑:一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独特而脆弱,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二是三江源地区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三是三江源地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启动。第4章对三江源地区的贫困程度、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扶贫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初步提出了构建扶贫旅游发展模式与机制的系统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