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初,曾经有不少在华的西方人为了揭开罩在华夏大地上的神秘面纱,考察中国沿海地区和内地的真相,不辞辛劳,以非常简陋的交通工具,冒着随时都会遇到的不测事件和生命危险,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并用照相机为工具,忠实地拍摄和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原之江大学校长费佩德(Robert Ferris Fitch, 1873-1954)就是这样一位中国人文地理和摄影艺术的爱好者。费佩德出生于上海一个著名的美国传教士家庭。父亲费启鸿(George F. Fitch, 1845-1923)是1870年来华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曾先后在苏州和宁波传教,从1888年起出任上海由美国北长老会所主办的美华书馆(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的主任,后来又兼任了在美华书馆出版的著名新教在华传教使团期刊《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的总主笔。由于曾担任旅杭州西教士联会的负责人,再加上父亲的关系,费佩德跟《教务杂志》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他的许多有关杭州的照片和文章最初就是在《教务杂志》上得以发表的。在1909年前后,费佩德已经在为准备一部名为《杭州-浙江游记》(Hangchow-Chejiang Itineraries, 1918)的书而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英文文本,以及拍摄作为书中插图的照片。从那时起,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费佩德一直在增补和再版这部介绍杭州风景和历史文化的畅销书。与此同时,他也在《教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杭州老照片。正是由于这些照片,我们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对于杭州这所古城的历史记忆。费佩德所拍摄的大量杭州老照片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介绍西湖周边包括山林、运河、钱塘江等自然风景的照片;其次是介绍杭州城里学校、佛寺、道观、尼姑庵等其他人文景观的照片;最后是他所拍摄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照片。他之所以拍摄大量跟西湖著名景点有关的照片,自然是跟他撰写《杭州-浙江游记》(后分为《杭州游记》、《普陀山游记》二书)这本书有关。费佩德来到杭州之后,深深地为西湖的自然环境之美所吸引。每逢周末,他总是带着相机在西湖的周边地区转悠,时间一久,他就成了西湖景点的一个活地图。他所拍摄的西湖老照片不仅时间较早,而且也是景点最齐全的。为了拍摄西湖的全景照片,他曾经反复地到宝石山和葛岭的山顶上去观察,寻找最佳的拍摄地点。为了拍摄一张理想的雷峰塔照片,他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柳浪闻莺和三潭印月的小岛上,去等候最佳的拍摄时机和角度。据不完全的统计,费佩德在1910年左右拍摄的西湖景点照片就包括了西湖全景图、宝石山、宝俶塔、大佛寺、大石佛、昭庆寺、东岳庙、孤山、平湖秋月、文澜阁牌坊、岳坟、白堤、西泠桥、石屋洞、烟霞洞、灵隐寺、飞来峰、五百罗汉堂、天竺寺、韬光寺、法相寺、仓颉祠、梅花碑、涌金门、三潭印月、龙井、北高峰、六和塔,玉皇山顶七星缸、城隍山,等等。由于他拍摄的照片时间早,而且清晰度高,所以无论它们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非常高。照片中往往保留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珍贵细节,可以揭示杭州西湖在清末民初的本来面貌。事过境迁,这些照片现在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反映杭州丰富自然和人文底蕴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从新校区的地皮远眺六和塔和钱塘江1908年的六和塔和钱塘江景色跟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照片中还没有钱塘江大桥、沿江的堤岸和公路。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条分叉的大道向江边的山坡上延伸。 27.杭州西湖南岸的雷峰塔这是费佩德所拍摄的一张非常经典的雷峰塔照片。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山麓的净慈寺前。1924年9月25日下午一点左右,这座千年古塔轰然倒塌,令世人深感震惊。所幸的是,费佩德对于杭州西湖的这个著名景点情有独钟,此前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拍摄过了雷峰塔的照片,使后人依然能够欣赏到这个业已消失的西湖十景之一。如今,雷峰塔虽然已经得以重建,但是新的雷峰塔建筑风格过于金碧辉煌,失去了历史的苍伤感,与昔日夕阳下的雷峰塔可谓是大相径庭。28.从柳浪闻莺遥看雷峰塔众所周知,要选取一个好的镜头,拍出一张传世的照片,往往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拍摄者不断地去寻找最佳的时机和最佳的地点。费佩德拍摄雷峰塔的经过似乎可以验证这一点。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大量雷峰塔的照片。根据他女儿的回忆,费佩德曾经从他妻弟的手中买下了一辆二手的三轮摩托,一有空就到西湖边去转溜,以寻找最合适的拍摄角度。这张照片是从柳浪闻莺公园的一棵大树下拍摄的。从这儿看过去,雷峰塔后面的是九曜山。 59.杭州市郊农民在水洼地中捉鱼的方式从上面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杭州农民在水洼地中捉鱼的方式很有特色: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箩筐,专心致志地看着脚下的水田,每当鱼游入箩筐下方时,农民们便会迅速地放下箩筐,把鱼儿圈在了箩筐里面。然后就以瓮中捉鳖的方式把鱼抓住。这种捉鱼的方式简便易行,十分有效,充分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1.1908年位于杭州大塔儿巷的育英书院之江大学的前身是1845年创建于宁波的北长老会学校,崇信义塾。这个学校于1867年从宁波江北岸迁到了杭州的珠冠巷,后又迁到清吟巷,再从那儿迁到了皮市巷的北长老会传教使团驻地,并改名为育英义塾。大约在1897年,学校有了较大的发展,皮市巷的原校址已经过于拥挤,于是便又迁到了大塔儿巷的新校址,并同时改名为育英书院。1908年,费佩德从宁波调到了杭州的育英书院任教,并且担任了该校重要的行政工作。后排中间的那个美国人就是费佩德,第二排坐在中间的美国人是当时的育英书院代理校长王令赓。育英书院是杭州最早的现代学堂,曾经创下过许多记录,如它最早设立自然科学课程,并引入了浙江第一个蒸汽机、发电机和电报机,等等。浙江大学的前身,即1897年成立的求是中西书院,就是按照它的模式而创办的。王令赓应杭州知府林启之邀,在创办之初就担任了求是书院的总教习,并亲自设计并主持后者的西学课程长达十年之久。照片中的他前一年刚从浙江高等学堂总教习的位置上退下来。这张照片收藏于费佩德的家庭相册中,从未公开发表过,它对于研究之江大学的历史,应该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档案文献。 47.通往龙井的上山御道之一清代的康熙和乾隆这两位皇帝对杭州均情有独钟。杭州西湖十景的确立跟这两位皇帝是直接相关的。乾隆皇帝甚至还在龙井亲手种下了十株茶树,至今仍传为佳话。可是龙井位于山顶上,皇帝又是怎么上去的呢?费佩德所拍摄的山顶御道清楚地显示出当年皇帝大轿上山的所走的御道式样。今后杭州市政府若要修复山上的御道,当以费佩德的老照片作为